亚洲意识
国分良成:对于今天的讨论,我想归纳三点:
第一点是大家谈论的亚洲原本是中华世界,近代以来日本存在感增强后被多用的概念。今天在亚洲各国都进行过很多问卷调查,不论哪个调查我们都会发现,亚洲人意识最低的是中国和日本,其他国家则显示出较高的数字强调自己是亚洲人。
这意味着什么呢?虽然我们都说要跟亚洲合作,但在现实过程中,我们作为亚洲人的意识并不是很高,如何重新构筑地区合作我们还做得很不够。
第二点,日本一直在反复讨论亚洲价值这个问题,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亚洲是多样性的,但讨论到此也就不了了之了。今天我听了中方代表的发言,我发现与日本相比,中国人在承认亚洲价值的同时,又在追求一种更普遍的价值,从这个价值中寻找意义。我认为这对于中国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第三点,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应该有一个未来蓝图。今后比起日本,国际上恐怕更重视中国怎么做。日本也一直在不断努力,但可能还是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今后日本和中国应该在国际社会中去进行国际和平贡献的竞争,在竞争中就亚洲在国际中能做哪些事情提出各自的建议,并付诸于行动。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共同合作的内容。
周牧之:中国在变化,亚洲也在变化。25年前,没有人能想像到中国今天的面貌,也没有人能想像到日中各界的领袖能坐在这儿,开诚布公地谈亚洲的未来。中国和日本,亚洲都在变化,问题是我们要把亚洲变得更符合我们共同的理想。所以我们今后还要继续探讨未来讨论,最终促使中日形成一个可以共同享有的美好的亚洲蓝图。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一个令人失望的冬天。”查尔斯狄更斯在著名小说《双城记》中的这段描述,似乎正是许多人对当前中日关系的理解。
从理论上讲,中日关系应该变得更好。对日本来说,中国已经成为比美国还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中国也需要日本的技术与投资。2006年10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更是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构筑了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
然而,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拉尔德柯蒂斯的话来说,在国际政治的世界,没有“必然或是理所应当”。2007年7月的日本参议院选举,将是安倍最大的政治决战。目前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仅保住了四成,下滑趋势依然非常明显。安倍将采取何种政策来巩固自身的支持基础,必然对日本的对外政策产生连锁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整个东亚地区合作的进程。
2007 年,“互惠关系”的真正价值将经受检验。虽然两国关系存在后退的隐忧,但也许会因领导人的果敢而开创新的时代——安倍“破冰之旅”4个月以来,小泉时代的坚冰正在消融,中日之间的多管道外交正在逐渐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