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晖:让时政报道有声有色 贴近群众
[ 2007-11-06 17:13 ]

8月1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时政部主任、第八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张晖做客中华新闻传媒网,讲述时政报道的苦与乐。图为张晖在访谈现场。中华新闻传媒网姚勇摄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8月16日14:30,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时政部主任、第八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张晖做客中华新闻传媒网,讲述时政报道的苦与乐。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由新华网与中华新闻传媒网共同举办的系列访谈节目。大家平时在报纸、广播、电视包括网络中了解最多的大概就是国内国际的时政新闻,但是对于编写这些时政新闻的记者您也许就不是那么了解了吧。今天我们就非常高兴的邀请到第八届长江韬奋奖的获得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时政部主任张晖,为我们展现一个鲜活具有魅力的时政新闻记者的风采!

[张晖]你好,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看您的资料知道您是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当时学的是新闻专业吧?

[张晖]对,这个专业的全称叫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在当时来讲这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

[主持人]您上学期间有没有就立志或是希望成为一名时政记者呢?

[张晖]我学的是新闻专业,肯定是立志要成为一名记者。我就是想做一名记者,做一个好记者,做一个知名的记者。可能和人的性格有关,我认为做事情一定要做好,做得漂亮,做得让自己都满意。

[主持人]您说您曾经立志做一名“广播人”,这个“广播人”的概念是什么呢?在九十年代初期,电视并不是很普及,我们理解您是不是要做一个在那个小电匣子里面播音主持的“广播人”?

[张晖]说起广播人,和我学的传播也有关。我从小就是抱着电匣子长大的,真的是对黑黑的匣子有一种特别神秘的感觉,总想从神秘的小匣子里掏出点什么东西来。所以我每天听的时候,就想我什么时候能够跑到这个匣子里和人家讲话、讲故事,给人家报新闻。我是在天津长大的,天津电台和电视台有少儿剧组,我参加各种活动的时候了解到原来声音就是这样从匣子里传出去的,我的图像就是从摄像机传出去的。那时我对这些有了了解,这时是小学和初中。这段的经历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影响了我对事业的抉择。

[张晖]这一切让我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想我一定要学习新闻,一定要做“广播人”,现在更确切地说是做一名传媒人,传播人。传播人包括了各种媒介,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包括我们的网络,可能是各种传媒都包含在里面,这些合起来可能就叫“广播人”或者“传播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