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推荐> 哈马斯7日回复是否接受以色列长期停火协议 | 伊拉克女恐怖嫌犯落网 曾招募80余女人弹 | 辛普森因绑架罪等被判33年监禁 | 五角大楼明年计划招募千名外籍医护 | |
生存、适应与融合:牙买加华人社区的形成与发展(1854-1962)*
2005-06-08 09:31:42 社区起源:移民过程与生存之争 英属西印度群岛奴隶制度的废除导致了劳动力的急剧缺乏,这种情况尤其出现在制糖工业。在经历了征募欧洲合同工和东印度苦力之后,中国的劳工成为新劳动力的重要来源。[3]克里斯汀·何认为:“移民到加勒比海地区的华人是由中国向所有美洲国家巨大的人口流动的一部分。”[4]毫无疑问,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华人移民与美洲的华人移民紧密相关这个意义上,她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她忽略了从1800年到1925年超过300万的中国人作为契约劳工来到世界各地这一事实。[5]可以说,契约华工既是全球化的产物,又为全球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一批华人于1854年登上牙买加岛。在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大约有200名华人来到牙买加,这些华人主要是来自其他殖民地的再移民。只有第三批直接来自中国。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1854年有多少华人抵达了牙买加?他们是从哪里来的?这里有三个常见的数字:195人(Olive Senior),200人(Tomes),472人(陈匡民; Lind);人们通常认为首批移居牙买加的华人来自于巴拿马。[6]修建沟通地峡铁路的巴拿马铁路公司急需劳动力,大约有709名华人被雇佣。他们在1854年3月30日到达巴拿马。在通往巴拿马的艰苦航行中,16人死在船上,另有16人在到达后不久死去。此后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超过80人在他们位于科隆(Colon)的马特秦(Matachin)[7]营地死去。几个月之后,他们大部分已经死亡,幸存的一些人作为劳工被转送到牙买加。 如此高的死亡率一方面是由于自然条件不适(气候、热病、缺少新鲜蔬菜等),另一方面是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残酷的管理、医疗条件的缺乏)。巴拿马的条件如此恶劣,以至于很多中国人只能以自杀抗争。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即有125名中国苦力上吊自杀,另有超过300人被发现死亡。[8]露西·科恩曾将这种自杀现象置于一种心理—文化框架内进行考察后得出结论:华人陷入了一种生理和心理压抑之中,这种压抑与招募形式、航海过程、巴拿马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一起,使自杀变成一种“抗议和使进攻内向化的文化模式。”[9] 根据巴拿马报纸报道,6个月后,一位来自牙买加的华人绅士与铁路公司进行了一次交换,用体格健康的牙买加人换取同样数量的华工。一条载着195名契约华工的船于1854年11月从巴拿马抵达金斯敦。[10]然而,这一交换看起来并未使牙买加满意。主要因为华人身体不佳和经济窘迫,他们到达不久就流落街头,“‘衣衫褴褛,瘦弱憔悴,心已破碎,痛苦悲惨’,他们最终在金斯敦和圣·凯瑟琳的医院和救济院找到了落脚之处。在那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作为乞丐而死去。”[11]因此,传统观点认为第一批牙买加华人来自于巴拿马,这一结论得到了加勒比地区学者和中国学者的广泛赞同。[12] 英国档案却表明:第一批牙买加的华人直接来自中国。他们与一位圭亚那的英国移民代理商詹姆斯·怀特签订合同,乘坐的是埃普索姆号轮船(Epsom)。这艘船在1854年4月满载着310名乘客从香港驶往牙买加,有267人最终到达了目的地。这次航行被认为是“英国鼓励直接而自愿的雇佣合同移民的第一次尝试。”这些移民成为牙买加的第一批华人定居者。他们来到牙买加之后被安置在克拉伦登(Clarendon)和金斯敦附近的卡曼纳斯(Caymanas}庄园,并很快与来自巴拿马的“吸血鬼”(Vampire)和“特雷莎·简”(Theresa Jane)两艘轮船上的205名华工会合。[13]在这472名到达牙买加的人当中,267人是来自香港的合同工,而其余则是来自于巴拿马的契约华工。在第一批到达者中,只有很少人活了下来,比如陈八公(英文名为Robert Jackson)、[14]张胜伯、何寿、凌三等。他们都在零售业开创了自己的生意,并成为华人社区的基础。例如,当黄昌(Wong Sam)刚从英属圭亚那抵达牙买加时,陈八公雇佣他作为店里的助手。
从1864年到1870年,大约又有200名中国契约劳工从其他加勒比岛屿来到牙买加,其中多为特里尼达和英属圭亚那种植园的契约华工。当种植园因自然灾害和其他原因破产后,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三年合同期。与此同时,美国的农业公司正开始在牙买加投资。华工当时已经具有聪明、勤奋、坚韧和可靠的口碑。在当地劳工缺乏的情况下,美国公司曾专门到特里尼达和英属圭亚那招募契约华工。有些华人应募加入了农业工人的队伍,另外一些人则自愿从特里尼达、英属圭亚那、巴拿马或夏威夷来到牙买加。这些人共有200人左右。[15]在合同期结束后,有些人继续为大公司工作,而另外一些人则开始从事零售业。 在19世纪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的中国移民潮发生在1884年,他们是直接来自于中国的契约工人。这批契约华工于1884年5月6日离开香港,在澳门登上“钻石号”,“最后一艘从中国驶往英属西印度的装载契约劳工的轮船”两个月后到达金斯敦。所有的成年人都是由香港代理商雇佣的合同工。这艘船共搭载了501名男性、105名女性、54个男孩、17个女孩,还有3个婴儿,总共680人。这次航程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只有一人死亡,另有三个孩子在船上出生。除了大约有20人来自广东四邑(台山、新会、开平、恩平)外,其余均为来自东莞、惠阳和宝安等县的客家人。船上的翻译名叫陈亚维,医生名陈平彰。正是这群人构成了牙买加早期中国移民的核心。后来的移民大都为这些客家人的宗亲,并且都是在他们的帮助下移民到牙买加。[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