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昨天和今天不同,明天和今天也会不同。
实际上,昨天和今天,在亚洲、在中国、在日本都有着很大的变化。如果在25年前,有谁能够想象到,中国会从一个贫穷的、封闭的国家,变成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大国、第四大经济体,被称为“世界工厂”。估计25年前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先知先觉地想到这一点,包括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国的领导。
举个例子。估计大家都知道上海浦东开发。为什么?因为浦东开发有着巨大的成就,所以大家都知道。但是大概很多人不知道浦东开发的领导人是在座的赵启正先生。15年前赵启正先生主持浦东开发的时候,他有一个庞大的规划,但是估计所有的外国人都没有真心相信这个规划能成为现实。浦东开发伊始,我曾经带了很重要的考察团到浦东访问,上海的领导给考察团做了很详尽的介绍,但是晚上团内人自己喝酒的时候大家都说这个规划不大可能实现。但是实际上今天浦东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赵启正先生当年的想象。
15年前我到浦东去考察的时候有很多朋友跟我说你在这儿买块地吧。今天我很后悔,我当年要在浦东圈了一块地的话,我今天也许不用很辛苦的在东京做教书匠了。这就是成本,我们对未来预测不准,我们就要付出机会成本,就要付出代价。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亚洲发生了三个出人意料的巨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第一个没想到的,估计大家都没有想到。
第二个是中国经济和亚洲经济今天的发展是建立在分工合作的机制之上的,是一个开放的发展。亚洲除了朝鲜以外所有国家的经济都在转型,转向开放的、合作的经济发展的形态。今天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实际上都转向了分工合作的发展形态。所以说过去谁也没有想到2004年中国会成为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谁也没有想到2005年日资企业在中国雇佣的中国雇员超过了1000万人。我们进入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
第三个没有想到的变化是,我们一边是走向开放合作的经济,同时国粹主义、国家主义却比以前更加猖獗了。
所以说,我们有很多事情没有想到。中国在变化,日本也在变化,亚洲也在变化。既然我们在过去对今天的变化有很多没有预测到的,那么今天我们应该对未来认真地做一些工作,大家坐在一起,多讨论讨论,多议议,看看能不能谋求一个能够共同享受、共同拥有的未来。亚洲各个国家今后应该谋求什么样的发展,追求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形态?应该一起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亚洲?能不能有一个比较接近的、能够互相共有的亚洲未来蓝图?这些当然不是一两天就能讨论出来的,但是要讨论。同时还要找出中日共通的问题、共通的课题。然后想想如何一起来创造一些机制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一些合作机制来促进中日能有一个共享的未来。
这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挺难,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有想象力。这个想象力不是科幻小说的想象力,也不是武侠小说的想象力,而是需要有对未来能负起高度责任的想象力,需要有充满智慧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的前提是什么?是对于变化的认识。实际上很多的问题都来自于不能认识现实的变化,不愿意承认现实的变化,觉得现实如果和过去的认识不一样,那肯定是现实错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变化的现实永远是正确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有负责任的想象力。所以说讨论未来最重要的要素是想象力。
讨论未来所需要的第二个要素是思维模式的转换。需要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而不是消极的思维模式。积极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呢?就是能够把问题变成课题,能够把课题变成合作契机,能够把合作契机变成合作机制这样的思维模式。相信通过强化中日的对话,能够把现在中日之间存在的很多的问题慢慢地变成共同的课题,然后变成合作的契机,形成合作的机制。
讨论未来所需要的第三个要素是激情和行动,你找到了问题,找到了课题就要行动起来,要把这个问题变成合作的契机和机制,这需要激情。激情这个东西是有感染力的,是能传染的,是能凝聚更多的激情和智慧的。亚洲的未来需要激情和行动,让行动去激发激情,凝聚智慧。
最后谈谈日中之间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两国共通的问题有很多,环境的、能源的、安全保障的等等非常之多,但是最根本的共通问题是互相信赖,中日之间缺乏互信。怎么样去形成互信,酿造互信,这是最大的课题。两国互相不信任来源于什么地方?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历史的问题,过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问题,中日甲午战争以后50年不幸的历史,这是历史造成的中日互相不信任的根源。
另外还有一个根源在什么地方?就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迅猛变革带来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给日中之间、给亚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紧密感,中日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息息相关。但是紧密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紧张。怎么对待旧的问题和新的问题?我们需要新的思维方式。
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系统工程的一个定理来思考中日关系。系统工程最重要的定理是反馈原理。一个系统要让它安定运行下去必须有反馈系统。反馈有两种,一种是叫正反馈,一种叫负反馈。系统在运行中不断会受到周围的信号干扰,正反馈的作用是把这些干扰信号放大到无限大,让这个系统崩溃。负反馈的作用是把这些信号缩小到最小,让它不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
系统工程看起来很复杂,但最重要的原理就是一条,怎么样消灭正反馈,建立有效的负反馈,把干扰信号降到最低,不让它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我想用这个原理解释中日的信赖关系,把中日的信赖关系比喻成一个系统。为了维护中日信赖关系这一系统的正常运行,我们需要营建负反馈,需要消灭正反馈。因为干扰总是有的,有来自历史的干扰,有来自现实的干扰,未来还会有很多干扰出现。对待这些干扰我们要营建负反馈,消灭正反馈,或者是排除正反馈,来保证中日之间的互相信赖,来营造中日之间的互相信赖。如果中日有互相信赖的话,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周牧之 日本东京经济大学副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