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 雅:我们理解国际政治,通常分析国际、国家和领袖个人三个层次的原因。美国在小布什当政后国力大幅衰减,这与小布什个人因素有什么直接联系?
张文木:联系非常密切。有人说小布什外交是"保守现实主义",其实他既不"保守"也不"现实",他颇像11世纪发动"十字军东侵"的教皇乌尔班二世,宗教狂热加上极不现实的理想主义。
小布什的个性争强好胜,这在日常生活中表现明显。2002年小布什访问中国,登长城时问导游,尼克松当年登长城走到哪儿。当上到北侧760米高处时,导游告诉他,尼克松当年就到了这儿。小布什又往前走了几步,超过尼克松当年的高度。这种好胜的性格表现在国际事务中,使得小布什有勇无谋,有战无略,就像西班牙斗牛,见了红布就往上冲。
小布什这代人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争,用不着为衣食发愁,受的教育也多是快餐文化。没有磨砺,哪来智慧?不像从二战过来的美国政治家。他的父亲老布什,海湾战争打得多漂亮,但他打败了萨达姆又保留了萨达姆。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他要用萨达姆南面牵制科威特,东面制衡伊朗。反观小布什的表现,毫无政治智慧,活脱一个现代版的堂吉诃德。
玛
雅:塔利班日前称,基地组织的自杀式爆炸志愿者多达数千人。美军在中东身陷囫囵,凶多吉少。而在这种显性的危险之外,还有没有隐性的危险?中东在地缘结构上的特殊性对美国战略能力的衰败有什么影响?
张文木:中亚地缘政治特征有点像中国黄河的地质特征,是松散的泥沙状,人不能往里跳。跳一个,下去一个,跳多少都是有来无回。中亚不是现代化的地方,整个经济细胞都是由松散的部落群构成,建立其上的政治结构也呈蜂窝状,打坏一个局部,不仅不影响它的整体,它自身还会迅速繁衍弥补。所以我把中东政治称作国际政治的"百慕大三角",谁进去都是有去无还。美国人现在还没意识到这点,还要增加两万兵力。两万人在海上拿炮打还起作用,要想深入进去,再加十倍兵力都没用。
美国今天在中东的困局是它自己折腾的,它要"跳黄河",别人劝不住。普金当时还告诫小布什,有很多帝国都消失了,希望美国不要步它们的后尘,但是他不听。没有一个国家去跟美国战斗,是美国打到人家家里,还指望人家不反抗?这就是孟夫子说的,"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美国目前在中东最大的危险不是塔利班,也不是伊朗的"核问题",而是中亚的社会结构:蜂窝似的,你往哪个钻?蜂窝结构像一块大海绵,有多少外来资源都能被吸干。所以,中东尽管内部有很多落后的东西,但这个地方是入侵者的"百慕大三角",根本就不是西方国家进去的地方。英国19世纪后期曾经三次进入阿富汗,都败了。败在哪儿?就在这种社会结构上。你总不能一个山洞、一个山洞找啊。找完山洞,还有无数多的部落,都用精确导弹打,你有多少导弹?这种蜂窝状社会结构就是中亚社会的基础,是决定上层建筑的东西。他们不靠现代化的商品生存,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战斗,一把铁铲、一些种子就能生长出粮食。这种被马克思称作"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结构也是整个东方国家的基础。英国人在海上打败中国,可在中国"三元里"却是败得一塌糊涂。如今小布什进了中亚,就仿佛来到"黄河"岸边,跳得越欢,陷得就越快越深。美国人想救他,让他撤军,他还不愿意,还要跳,那还有救?
玛
雅:美国新防长盖茨将伊拉克战争描述为一个错综复杂的冲突的集合体,实际上存在四场战争:一是什叶派内部的战争,二是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战争,三是当地逊尼派的反美战争,四是美国与"基地"组织的战争。
张文木:这正说明中东社会的复杂性和小布什有战无略的性格特征。美国打阿富汗就是一个错误,这是鲍威尔都已经意识到的一个错误:美国在阿富汗压根就没得到什么,不过充当了伊朗和俄国的战略清道夫。美国进入阿富汗,把曾经帮助它的塔利班给干掉了,等于左手打了右手。打完以后不得已,只能让亲俄的北方联盟接管,俄国人当然高兴。美国接着又南下,打掉过去的盟友萨达姆,结果上来一个什叶派政权,又当了伊朗的战略清道夫。一旦美国撤兵,伊拉克的什叶派政权就会和伊朗、科威特改善关系,美国战略利益就失去了。
老布什当年打下的结果是什么?是"鹬蚌相争"--科威特跟伊拉克是作对的,伊拉克跟伊朗是作对的;沙特、巴基斯坦、塔利班顶着俄国,构成了相互抵顶的有利于美国利益的积木式结构。小布什上来三下五除二,把这个结构全打掉。中东本来是部分反美,现在全部反美,小布什为俄国和伊朗打出了一个伊斯兰反美新世界。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