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需要“密篱笆”
[ 2007-06-04 10:55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962年的中印之战尽管已经过去了40余年,但至今仍成为很多中国人看待中印关系的坐标。近些年双方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又引发了“龙象之争”的热议。在弗里德曼的《地球是平的中》,中国读者深切感受到了印度对于全球化的参与原来如此超乎想象。从军事冲突到经济竞争,中印关系真是按照这个脉络发展的么?未来的中印关系会如何?中印之间是否会因为边界问题再次走火?“龙象之争”是想象还是现实?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日报网站记者就此采访了印度新德里尼赫鲁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谢钢(Srikanth kondapalli)。

·边界问题的消极影响得到控制

记者:谈到中印关系,始终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中印双方的边界问题。目前,除了南亚地区的部分边境线外,中国已经解决了和其他地区邻国的陆上边界问题。中印双方领导人也都表现出了解决领土争端的诚意,您是怎么看待领土争端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

谢钢:你说得很对,边界问题的确是印中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它也对两国关系的全面正常化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有句古语说得好:“密篱笆造就好邻居”。目前中印就是缺乏这么一个“篱笆”。从总体上说,边界问题并没有给两国之间制造太大的麻烦,但是却造成了两国关系无法实现完全现代化。

1947年和1949年,印度和中国都实现了独立,开始建立现代国家。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说,现代国家必须具有明确的边境线,这是正常行使主权的前提条件之一。鉴于印度和中国至今仍然没有一个边界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说两国关系仍然没有实现全面正常化。

从现实来说,中印两国的外交关系在1950年就实现了正常化。1962年中印两国爆发了边境战争,直到1976年,包括外交在内的两国关系正常化始终处于僵局。从1976年开始,印中外交关系正常化得以恢复,但由于边界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两国的关系仍然没有实现完全的正常化。

从1981年开始,印中就边界问题展开了对话。在1981年到1987年之间,双方共进行了8轮磋商。在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之后,两国联合工作小组会谈机制开始运转,与会官员级别也上升到了部级。从1988年到2005年,联合工作小组进行了15轮磋商。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之后,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谈判机制开始确立,随后进行了10轮磋商。在上述的各种会谈机制中,中印双方都相对地澄清了自己对边界问题的理解。目前,中印已经就中段边界争议区取得了共识,并正在对东段和西段边界争议区展开讨论。

中国在和其他国家解决边界问题的时候,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原则,比如说互让互谅互惠等,并得到了双方的认可。而在中印边界问题磋商中,中国的解决原则和印度的立场存在差异。中国提出“互让互谅”,而印度方面的原则是“公平合理、相互能够接受”。双方之间的差距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

1234567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