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人才建设大提速 质量效益双重跃升
[ 2007-07-31 08:53 ]

提速路线图之三:从军地联手到开放合作

报载,为支持驻军部队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市委、市政府协调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10所著名高校,为部队培养急需人才;江苏“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今年首次接纳部队参评,为部队148名拔尖人才提供了资助和机遇。

这两条消息着实让部队官兵感到振奋。一些高学历人才也从中寻找到了继续发展的平台。总参某研究所通信工程专家姚富强教授说,人才在成长期内也是易碎品,稍有耽搁就有可能失去机会,军地联手培养军事人才,可以增加机会,少留遗憾。一位将军也表示,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提高我军人才培养效益,体现了开放性的人才培养原则。

开放性,同样体现在军地联手培养人才也有多样性上。总装与方正、联想等一批国内知名IT企业组建“科技拥军联盟”,推动民用技术向部队转移,加快军队装备信息化建设。一些高学历干部发挥所长,充当军地之间的桥梁,也加快了自身成长进步。北京军区某集团军防空旅聘请2名院士、5名高级工程师当顾问、带高徒,与6所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在6家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建立人才培训基地。这一探索形成了“院校学知识、基地精专业、专家教高招、岗位练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开放性,还体现在国际合作中。全军派遣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先后向30多个国家派遣军事留学生1700多名。从2004年开始,又启动了部队师旅主官出国考察培训,目前已有200多名师旅主官先后出国考察培训。这些师旅主官中有不少人本身就是硕士、博士。曾经担任某师政委的章立品说,到国外看一看,更加坚定了“六个先”的想法:新知识新技能,先学先用;新武器新装备,先练先打;重大研究课题,先研先训。

国际合作对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在联合军演与国际维和行动中也有体现。2003年4月1日,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奉命出征。正在中国医科大学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的叶晓卉,选择参加维和行动,得到联合国高级官员的赏识。我军博士指挥员杜俊,在2005年中俄联合军演中,被俄军授予“功勋奖章”。这些经历,既丰富了他们的人生阅历,对人才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久,“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将在俄罗斯拉开帷幕,这是对我军全体参演官兵意志和战斗精神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又一批新型军事人才接受锻炼提高的一个难得机遇。

开放合作,让人才登高望远;开放合作,助人才开拓前行……

 1234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