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海外华人“参政热”
[ 2007-08-15 13:50 ]

资料图片:2006年10月31日,在英国首都伦敦,上议院议员安娜莉(右二)在参政计划启动大会上讲话。当天,来自英国各界的40多名英国华人在英国上议院启动参政计划,正式拉开了华人参与英国政治、融入英国社会的序幕。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外华人逐渐开始涉足居住国的政治舞台,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华人参与政治选举,担当政治职务,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今天,在特定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一些海外华人群落甚至出现了“参政热”。

随着参政现象的普遍化,目前华人参政在不同国家呈现了差异性,表现出不同的类型和特点。

东南亚与北美各具特色

海外华人主要聚集在东南亚和北美。两个地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差别,决定了华人所处政治环境的多样。

东南亚聚集了85%以上的海外华人。这里华人移居的历史悠久,经济方面往往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参与所在国家政治的时间不长,并各有千秋。

第一种,华人享有充分政治权利并主导政治。新加坡是东南亚唯一的华裔占人口大多数、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的国家。新加坡华裔与其他族裔享有平等政治权利。

第二种,华人有很大的参政空间,例如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仰赖泰国政府善待华人的政策,泰国华人享有诸多平等权利,融入当地的程度很高,不仅在经济上硕果累累,并且在政治上成就斐然。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多名华人荣任政府要职,直至总理。曾经担任总理的华裔就有差猜春哈旺、川立派和他信西那瓦,这在全世界都很罕见。实际上,泰国华裔的参政与泰国人已经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马来西亚虽然规定了“马来人优先”的国策,但占人口1/4的华人的参政活动仍十分活跃。华人通过参与政治,维护和争取了华人的社会权益,构成马来西亚种族多元社会的重要一员。马华公会由马来西亚华人组成,是长期的参政政党。同时,华人在议会里占1/3的议席。

在菲律宾,20世纪70年代以后,大多数华人取得当地国籍,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开始主动参与主流社会的政治活动。

第三种,华人在经历磨难之后,参政条件好转。印度尼西亚华人在各国华人人数中首屈一指,经济地位突出,但长期没有平等政治权利。1998年印尼政局变化之后,向民主转型,华人参政条件大为改观。现在华人政党、华人团体正在投入政治活动,维护合法权益。

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以后,华人的处境逐渐改善,政治权利也得到尊重。

在华人的另一个聚集地区——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20世纪60年代以后,华人逐渐享有平等政治权利。近20多年来,随着华人人数的迅速增长,参政逐渐成潮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