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海外华人“参政热”
[ 2007-08-15 13:50 ]

资料图片:2006年2月17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东南300多公里的纽卡斯尔,南非总统姆贝基(左)在南非华人国会议员黄士豪(中)家里做客,鼓励南非华人参政议政,投身南非的经济建设。新华社记者陈铭摄

华裔政治精英

在最近二三十年,美国等国家政坛涌现出一批华人政治明星,这标志着华人不仅在经济和科学文化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引人注目的有连任两届华盛顿州州长的骆家辉、小布什政府劳工部长赵小兰。

有学者指出,这些政治人物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选举型的精英,是通过选民的选举担任议会议员或者政府官员,例如美国第一位华人联邦参议员邝友良、第一位华人女市长陈李婉若、第一位华人州长骆家辉、俄勒冈州联邦众议员吴振伟、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余胤良等。他们所以当选,有的是主要靠华人选票和捐款的支持,也有的受到不分族裔的选民的支持。骆家辉在华人人口不足5%的华盛顿州当选并连任州长,其中固然有本州及全国华人的鼎力支持,但更多地是依靠他的政策和政绩赢得当地选民的信任。

第二类是委任型的精英,即由总统或者地方官员委任,担任政府职务,例如20世纪70年代被尼克松委任为总统对外贸易代表的陈香梅、1989年被委任为驻尼泊尔大使的张之香及被委任为联邦政府劳工部长的赵小兰。这些政治人物都有出众的才能,与总统或者地方最高长官保持密切的政治关系,赢得总统的信任,有的还为总统当选出力甚多,从而成为总统组阁的重要人选。

在其他国家,近年来也有一批优秀的华人担任公职。2007年中国香港移民卢曼华在北爱尔兰地方选举中当选议会议员,成为英国首位华人地方议会议员。2007年,华裔人士威廉巫,当选巴西联邦众议员,成为巴西首位华裔国会议员。2007年,77岁的华裔候选人阿尔弗雷多林以压倒性优势当选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市长。2004年,王小选成为新西兰第一位来自中国内地的国会议员。2001年,华人苏震西当选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首位民选市长,并连任至今,他曾荣获由国际组织“城市市长”组织评选的2006年度世界最佳市长——“世界市长”的奖项。

一批华人政治人物的出现,正在改变华人的公共形象,对提高华人的社会地位,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应当看到,华人政治人物更重要的是对居住国社会负责,对各族裔的选民负责。(来源:《环球》杂志 印红标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副教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