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战车试车唐古拉 揭秘我军战车试验部队
[ 2007-10-17 17:10 ]

国产新型99式主战坦克高原行军

出征的感觉神圣而庄严高原公路行军出奇的“幸运”

青海格尔木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南缘,海拔2800米。这座1980年设市的西部城市,因为青藏铁路的通车而变得日趋繁华。

试验大队将在此休整三天。这三天,装备卸车、装车,体检,准备公路行军需要的物品……时间表被安排得满满的。

记者在这天傍晚来到车场。一大群官兵正抡着大锤卸坦克履带。

还没有进藏,试验官兵的脸已被晒得黝黑。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格尔木的晚霞照在这群人的身上,给人一种油画般的凝重美……

高原公路行军开始于那个很清静的早晨。

格尔木还没从睡梦中醒来,试验车队已整装待发了。

前一天傍晚,大队开了高原公路行军动员大会。熄灯前,李骏和李荣利又碰了一次头。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再次敲定预案,并要求各组负责人,提醒大家按时服用预防高原反应的“红景天”和“高原安”……

格尔木早晨的风很凉,给人很强烈的内地深秋的感觉。

高原迷彩,墨镜、陆战靴……包括记者在内的每个人都全副武装。大家都被一种临战的气氛感染着。出征的感觉神圣而庄严。

还有一点点的紧张。

6点半,车队准时出发。

从格尔木到拉萨,预计三天路程,我们要在两个兵站住宿,第一站是沱沱河站,第二站是安多兵站,第三站是距拉萨近百公里的某高原兵站。

第一天,风和日丽。如果不是有或多或少的高原反应,这样的行军真是一种享受——车队几乎行进在高原独特的风景里。因为之前有认真细致的讨论,车队避开了“不冻泉生病,五道梁丧命”这些会加重高原反应的地方作为休息地。车队顺利通过昆仑山、可可西里保护区,以及海拔5000多米的风火山,于当日夜里十一点半,安全抵达沱沱河兵站。

可能因为沱沱河是长江正源的缘故,在这里能看到很多个“第一”:长江的第一座大桥“沱沱河大桥”,长江源头的第一所完全小学“唐古拉完全小学”,长江源第一座兵站“沱沱河兵站”……

这里其实也是《西游记》中提到的“魔瘴之地”:天高远,山雄阔,无寸草,少生灵。曾被认为是死亡地带的入口。

但这次,我们的车队除了有几个参试人员吸氧、呕吐,并没有发生大面积的“躺倒”。

这真是个奇迹。

记者曾听所长肖顺旺讲过,1990年第一次进藏,车队抵达沱沱河兵站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倒下了。当时有的昏晕不语,有的趴在那呕吐,有人将背包带捆在脑袋上,仍无法控制剧烈的疼痛……

在2002年的高原试验中,随队的关志伟医生也曾讲起夜宿沱沱河兵站时,巡诊到哪个房间,都是举得高高的等待输液的胳膊,齐刷刷的,那么多无助的眼神。那阵势都把关医生吓得忘了自己也在高原反应,待把全部病号安顿好,关医生几乎昏厥过去……

李骏说,这次大家身体情况好,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1990年的首次进藏,整整几天的公路行军是开着坦克前进的;二是2002年进藏,一路雨雪交加,恶劣的气候会加重高原反应症状;三是这次进藏,有前两次进藏的经验积累,计划考虑得更全面,尤其出发前一周就给所有参试人员发了“高原安”等,并提醒大家提前服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