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战车试车唐古拉 揭秘我军战车试验部队
[ 2007-10-17 17:10 ]

“你的脸肿得像被人暴打了一顿!”

我们的车队在沱沱河兵站吃过晚饭,已是夜里12点多。

给相机、手机充电,吃高原安,洗漱。上床时,已是凌晨两点。有些头痛、腿胀,睡不着。

一直到凌晨时分,才恍恍惚惚睡了一会儿。当被手机闹铃吵醒时,同住的小张突然叫起来:你的脸肿得像被人暴打了一顿!

镜子里的那张脸确实都肿得变了形,嘴唇和眼圈像被黑墨水浸过……

明显看得出,沱沱河兵站的官兵为了我们这顿早餐,下了很大功夫。可大家普遍食欲一般。不用细看,每个人的脸都有些走样。说起昨夜失眠,魏火明说,那也是高原反应所致。

看来,好多人都在昨夜经历了无法入睡的痛苦。

车队再次出发。刚出沱沱河,天就下起小雨。天色也变得昏沉沉的,不像是高原的早晨。

李骏给李荣利通话,提醒车队拉开车距,小心行驶。

正说着,小雨变成了小雪。气温下降得很快。身上套了两件毛衣还是感到冷。

按计划,新型战车要在海拔5321米的唐古拉山口做翻越试验。如果试验成功,全体参试人员将在那儿留一幅“全家福”。

可是计划被这场没有预兆的天气状况打乱了。 

 

备战公路行军 摄影:李骏

整个视野里,只有战车,战车,战车!

车队到唐古拉山口之前,一直都是时雨时雪或雨雪交加。等大部队集结在唐古拉山脚下时,细雨薄雪已变成了雨雪夹冰雹!

气温骤降,氧气更为稀薄。

很多人穿上了皮大衣。但潘宏运和郭青等几个战车驾驶员仍坚持穿着单薄的作训服,他们觉得这样更方便操作驾驶。

作为经验丰富的试车员,潘宏运和郭青比别人更清楚,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做战车性能试验无疑是十分难得的机会。但因空气太稀薄,战车发动机动力跟不上,试验的难度也大到无法预测!

他们要把新型战车从平板拖车上开下来,完成卸载,集结,驭战车翻越山口,然后再把战车开上平板拖车……

几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在风雪交加中,几乎都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冻得有些犯困的潘宏运不断地提醒着自己,清醒清醒再清醒!

头痛欲裂的郭青则在心里重复着:坚持坚持再坚持!

总指挥李骏站在山口的最高处,看着风雪中的车队,这些都是曾经与他并肩战斗过的官兵,他太了解他们了――平日里可能看不出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可是越是在恶劣环境下,他们越会显出响当当顶天立地的那一面!

大队长李荣利从高原行军开始时,就表现出严重的高原反应。为保持正常的指挥状态,他一直在车内吸氧坚持。此刻,他拔下氧气管,站到了车队的最前列。

黄晓军高工、试验大队副大队长魏火明,都站在各自战车的指挥位置上。

他们的坚韧和镇定,给整个车队的试验官兵以莫大鼓舞。

尽管宽大的迷彩服里套上了所有可以御寒的衣物,可记者仍在风雪中不停地抖着。寒风锋利无比,一刀一刀地割着耳朵和脸。负责警戒车辆的士官罗阳见状,把他的皮大衣塞给了记者,又迅速回到岗位上。

中午12点,试验正式开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