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战车试车唐古拉 揭秘我军战车试验部队
[ 2007-10-17 17:10 ]

新型战车以不可阻挡之势轰隆隆地翻越唐古拉山口!

刹那间,突然感觉风停了、雪住了,冰雹打在脸上也不疼了。整个视野里,只有战车,战车,战车!

在战车巨大的轰鸣声中,记者突然想起魏火明曾说过的话――他感到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电视里看天安门广场阅兵。当新型战车轰隆隆驶过,他对家人说:“看,那最新型的装甲战车,就是我们试验定型的!”

就是因为心里装着祖国,装着胜利,他们才能以如此大无畏的精神,接受着如此的严酷考验,才能如此以气吞山河之势翻越“生命禁区”!

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除了因天气原因,试验大队的集体合影没照成,其他计划均完成得很圆满。

一直眉头紧锁的李荣利,此刻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微笑。他对记者说,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做这个海拔高度的试验,不仅仅新型装备是第一次,对整个试验场来说也是第一次――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

“装甲装备的试验,哪里只是战车的试验,其实更是对人的考验!”

车队继续在风雪中前进。

同车的李骏很感慨地说,这种新型装甲装备的试验,哪里只是战车的试验,其实更是对人的考验!

确实如此――在高原,他们要与严重缺氧抗争;在寒区,要与零下近50度的低温搏斗;在海上,他们要与风浪作危险角逐……这些严酷的自然环境,既检验着装备各种性能,更检验着官兵的精神状态与生理极限。

而且,为拿到完整数据,一次试验,往往要跑完一个战车的寿命。

可以想象,当一个钢筋铁甲的战车走向生命的尽头,以血肉之躯相伴的试验官兵,又会遭遇多少千难万险,经受多少脱胎换骨的考验!

1990年第一次进藏,肖顺旺负责火控系统的试验。因为高原空气稀薄,空气动力、阻力等都与平原地区不一样,试验初期并不顺利。一次,一发炮弹打出去后,没爆。肖顺旺他们在附近村庄找到了那枚哑弹。

怎么办?专家说要引爆,但总不能在藏民生活的村庄里引爆吧?

肖顺旺就怀抱炮弹,坐着212吉普向山里开。

山路崎岖颠簸。肖顺旺很清楚,这样的哑弹,你希望炸时,它可能没有反应,可在你没注意时,它可能就炸了……可不管怎么样,都要让这颗弹离村庄远点,再远点。肖顺旺把炮弹紧紧地抱在怀里,尽量不要让它受到外力“刺激”。

半路上,突然远处有炸山的炮响了,把另一辆车上的科研处处长吓坏了……

此次在翻越试验中一显身手的老兵潘宏运,也曾直面过死亡――那年的南方海上试验,因机械故障,坦克沉入海底,驾驶室很快被灌满了水,他的肚子里灌满了机油和海水……如果不是在千钧一发时被弹出驾驶舱,他将永远也见不到刚刚出生9天的女儿……

这样的事业,没有非凡的吃苦奉献精神,是断然坚持不下来的。

“既然是研制中待定型的装备,各项性能指标肯定不是十全十美,否则,我们的各种试验也就失去了意义。”魏火明曾对记者说。

研究所政委原路曾给记者介绍过,魏火明是当年从南方战场猫耳洞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当时报纸为此还报道过。他1989年毕业,1990年就参加了第一次进藏试验。那一次,魏火明也是与死神擦肩而过:在公路行军中,因路况不熟,后面的坦克在下一个陡坡时刹车不及,炮管从前车上他的腋下直直穿过――如果稍偏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一晃19年。从一个年轻的测试员到新型战车试验的组织者,魏火明最大的追求,就是所负责试验定型的战车,能尽早地接受祖国的检阅、战争的检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