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主体:开启发展进步的动力源
这是两幅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现实图景:一幅是,农民、个体户、企业主、官员、学者、艺术家以及打工仔……,全体人民一起站到改革开放的舞台,在现代化大道上自觉投入地迅跑;一幅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体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与中央政府一道,举国上下,共筑起万众一心的“救灾长城”。
这是一幅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常见图景:许许多多或大或小的改革,无一不是皇权贵族的宏大叙事,是权贵发动的为权贵的改革,大都以失败告终。
1994年12月16日,北京首次举行房地产拍卖会。新华社资料图片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曾普遍受到长期压抑的人民群众喷薄而出巨大能量,推动当今改革开放旅程的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民群众爆发出感天撼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克时艰的呢?
又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主宰着中国历史上的潮起潮落、云卷云舒的呢?
答案其实并不神秘。人类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的产物,是追求生产力充分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历史实践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决定性的因素,就是看能否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并将之团结起来。
如同当年革命首先要解决革命的主体力量一样,今天,发展中国同样必须有持续、稳定、巨大的动力源泉。
中国认清了民族复兴的主体力量。改革开放本质上就是围绕人的因素展开的: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准,主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途径、结果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在这种价值观下,人民群众就能被广泛地动员和组织起来,就为中国发展开启了排山倒海般的创造伟力。
“改革开放的天,是人民的天。”
思想自由法则真正复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束缚是人的最大束缚,改革开放就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解放思想就是解放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倡导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实事求是精神,肯定了个体的价值,激发人民群众的革新创造活力。
与此同时,经济自由法则最终归位:告别个人崇拜,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市场经济是人自主参加生产、直接参与交换、自由选择消费方式的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变革,使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确认,激活了创业意识、参与意识,变“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规范化法治化的竞争规则日趋完善,使人治办法走到尽头,由此人们的自由平等空间得以增进。明确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写入宪法,《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等重要法律制定,释放了人民自主平等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对智力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重视,使人走出了愚昧,成长为现代公民。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知识分子开始有尊严地做人、做事,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再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各种文化思想广泛传播,在提高人民群众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使人自身素质获得了大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适应公民参与政治社会生活诉求凸显的现实,不断创新布局和机制,让公民不仅可以分享财富,更可以分享权利。公平、正义、民主、平等、参与、表达——这些价值观的高扬,为汇集改革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来新气象。
从“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到政府部门开门纳谏、“开门立法”,作出重大决策时实行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从代表委员网上开“博客”汇集民意,到农民工代表进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都是突破以往的惊喜表现,形成了“官意”以民意为依归、民意与“官意”良性互动的理想发展状态,也对整个社会的群体心智启迪与价值观重塑产生看似细微实则重大的结构性影响。
改革开放30年,不仅是国家生命力迸发的30年,更是个人生存空间得以扩展、个体权利观念得以舒张、个人改造社会能力崛起的30年,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从社会变迁中真实地触摸到了民族的幸福,也真实地触摸到了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