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开辟中华民族全面持续发展繁荣新时期
[ 2008-10-31 09:48 ]

   独特起飞道路:国家战略能力的科学运用

  始终关注中国的法国前总理施密特曾说:“中国在重新崛起的过程中走的是自己的路。”

  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拉特里奇说:“中国令人震惊的经济增长幅度史无前例,中国以独特的方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改变了世界。”

  这条中国“自己的路”是什么呢?

  这条中国“自己的路”就是:通过改革开放,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社会转型。

  显然,这个独特不是与世界隔绝的孤立性独特,也不是离开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的独特。

  人类社会发展有一条铁律:社会发展是一种按照内在规律运行的客观历史过程,又是人满足自身需要、利益和实现价值的历史过程。科学合理的社会发展本质上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内在统一的进程。

  历史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教条理解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绝对化对立中封闭发展,这样的发展既不合规律也不合目的,结果造成了社会倒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大跃进运动,盲目追求高指标和“一大二公”,这样的发展仅合愿望但不合规律,结果必然导致工农业生产极大破坏。

  那么,改革开放30年,究竟是什么力量引导中国走出一条独特的现代化起飞道路的呢?

  是国家战略能力的科学运用。

  国家战略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采取战略行动时所能调动和使用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总和,其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把握客观规律战略谋划的能力、科学制订实践目标的能力、理论创新能力、机遇反应和挑战应对能力等。

  30年,中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历史自觉性”,科学运用国家战略能力,在把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中,极有创见地设计政策、方略,推动自身变革发展,使现代化起飞道路达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中国清醒判断自己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方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长过程中,将经历若干个具体发展阶段,但整个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

  这是对人类社会制度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回应。生产力低下的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跨越,但跨越不等于就“立即”达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是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产品经济阶梯式不可跳跃地递进发展,社会制度跨越后,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中国立足国情,独立自主地进行改革设计:先易后难,由点到面,分阶段有步骤循序渐进改革。在突破口选择上,先农村后城市;在改革领域上,先经济后其他;在改革深度上,从边缘改革开始,逐渐向中心和全方位推进;在改革方式上,先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

  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差异性特点的科学认识和回应。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不会改变,这是必然的。但由于所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等因素差异,各国向这一总趋势前进的发展道路、社会变革具体途径也显示出差异性,这是各国自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图为2001年11月11日,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上举杯庆贺。新华社发

  中国主动扩大对外开放。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再到加入WTO,正式融进尚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

  这是对人类社会横向发展动力的科学认识和回应。交往是人类社会横向发展和整体文明程度提高的必需前提,世界的普遍交往是人类交往的必然趋势。任何国家要发展,闭关自守不可能。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同时存在,断绝于资本主义之外,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

  中国实施抓住全球化机遇发展自己的策略,利用廉价土地、劳动力等比较优势资源,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和先进生产力,利用全球市场发展经济,以比先行者更低代价、更短进程完成了大体相同的增长过程。

  这是对生产力个别阶段跳跃性发展特点的科学认识和回应。世界性的交往和竞争,使文明成果得以普遍交流,落后国家可以通过直接学习借鉴已有的一切肯定成果,绕过一切从头“重新开始”阶段,实现生产力个别发展阶段的超越,加快自身发展进程。

  中国闯过并排除了通货膨胀、亚洲金融风暴等一轮又一轮国内、地区和全球危机,有效避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起大落。与这种平稳现象相伴随的政治现象则是:边实践、边学习、边思想解放、边变革创新的冷静治国传统形成,高层集体学习、集体调研渐成一项制度。不断地学习研究,对发展方向的认识越来越系统,对风险挑战的“调控应对”机制越来越成熟。

  这是对客观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回应。客观实践不断运动发展变化,要求认识必须不断随之更新发展,永不僵化;全球化给机会的同时也增加了外来风险,增大了政策失误的代价,要求永葆实践理性,不慌不乱不浮躁,努力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推动发展朝着理想目标不间断地前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