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推荐> 辛普森因绑架罪等被判33年监禁 | 五角大楼明年计划招募千名外籍医护 | 朝鲜外务省声明称不再视日本为六方会谈成员 | 中国争议十多年的燃油税费改革正式启动 |
经济观察:美央行“赤膊上阵”,阻击通货紧缩

2008-12-17 11:30:42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种种迹象表明,起缘于房屋次贷窟洞的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可能会与1929-32年的“大萧条”难分伯仲。为阻止经济继续下滑,特别是防止日本式的通货紧缩在美国上演,美联储决策层在15-16日举行的两天闭门会议上,将他们自己“逼上了绝路”。该央行决定将美商业银行隔夜拆借率从1%下调至0-0.25%范围内。

    利率杠杆是经济教科书中授予各国央行管理者们调控经济的最佳、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工具。然而,美央行将利率下调为零,等于伯南克和盖特纳们,面临经济萧条和通货紧缩的双重威胁,决心扔掉传统的经济宝典,“赤膊上阵”,凭着他们的经验或者说感觉,抑或是运气,力求挽世界第一经济这艘沉重大船于不倾。

    对于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经济来说,暂时的工业生产、消费需求、就业水平等出现下滑其实并不可怕,在前些年也不断上演过,真正可怕的社会融资、授信系统的瘫痪。作为国民经济的心脏或者血液,如果银行领域出现系统性坏死,作为社会的投资、消费单元的企业和大众无法得到融资、授信,则一个国家的经济将会变成死水一潭。目前,美国各家大、中、小银行均死盯自己资本金水平线,整天担心经济萧条还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坏账,而为了自身的生存,都拼命“惜贷”或者“不贷”,造成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全面窘困局面,同时也造成了市场上美元钞票难求、美元币值虚高的现象。

    作为中央银行,保持市场上货币的供给量、支持各项经济活动正常运转为其天职。货币供应泛滥会引发通货膨胀,反之,则会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指的是社会上所有商品价格的惯性下挫,这包括日常必需品(粮食肉蛋)、房屋价格、工业原材料(石油矿产)、劳动力价格和服务业收费,还有货币本身(存贷款利率)。通货紧缩一旦发生,会导致人们期待更大的商品降幅空间、消费者捂紧钱袋,经济活动逐步陷入萎缩甚至停顿,通货紧缩为经济学家们和国家经济决策层们的“梦魇”。日本在遭遇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洗劫后,便出现了通货紧缩。由于日本央行反应缓慢,直到2001年才大幅降低利率水平,导致日本经济在1997-2005年长达8年在通货紧缩中的泥沼中挣扎。

    显然,作为美国普林斯顿经济学教授的伯南克,对日本式的通缩和衰退早有警惕。当美国11月的居民消费物价水平从10月的2.7%急剧下滑到1.1%,并且可能在12月降到零甚至以下时,美联储在12月16日采取了毅然决然的行动。可以说将美银行隔夜拆借率调至零是极其大胆的行动,在美联储95年的历史上为史无前例,是孤注一掷之举。

    可以想象的是,美联储接下来会通过加快美元钞票的印制和市场发行,回购商业借贷机构手中的票据或者“死、坏帐”资产,全力扩大货币供应,阻击通货紧缩对美国经济的肆虐可能。当然,其他经济体有理由担心由于美元钞票的快速印制流通,会导致美元的人为贬值,危及到世界上美元持有国家的财产安全,并诱发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的坍塌。

    当然,此轮从美国发迹的金融、经济危机有让全世界各个经济体蒙受通货紧缩煎熬的危险。中国经济也不例外。我们的居民消费物价水平从10月的4%急剧下挫为11月的2.4%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中国央行在11月大胆将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108个基点,便是应对举措之一。如果不出意外,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管理委员会的决策者们正在思量、研摩美联储的举动,央行再一次降息行动就在眼前。

    顺便说一句,我国零售汽油价格的高高在上、和城市居民热切盼望的减少个人所得税举措迟迟没能兑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有能力消费人群的消费力。没有了消费,也没有了国外市场,中国经济只能在低迷中徘徊。

    (作者:李红 中国日报网常务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