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走到如此地步,成因多元。首先是战后美国出于冷战战略的需要,短时期内逆转对日政策,从彻底削弱到重新武装,导致清肃军国主义的民主化改革戛然而止,战前政治的邪恶基因得以存活。此后,在吉田茂路线下,保守政权长期引导民众将目光聚焦于经济增长,错失了就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展开全社会层面总结和反思的机遇,导致一旦气候适宜,则泥沙俱下,沉渣泛起。同时,日本长期追随美国,也直接助长了其战后国际秩序观的扭曲。冷战时期,日本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政策与美国保持高度一致,养成了对美追随的思维惯性,渐渐习惯于“透过美眼看世界”。近年来,日本联合国外交的独立性有所增加,但系出于对有别于美国的那部分自身利益的考量,国际秩序观更倾向于偏狭。
改变观念比改变政策要难得多。在谬误充斥的秩序观驱使之下,日本右翼保守势力正在通过裹挟民众,将原本属于是与非、善与恶的斗争转化为东亚地区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与仇视。其急于摆脱“战后政治”与自说自话、掩耳盗铃式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不仅将导致日本自身的国际孤立,更会冲击地区和平稳定大局,为东亚的未来蒙上阴影。目前,日本与邻国的对立已经在朝与整个国际社会对立的方向发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敦促日本领导人就历史问题“深刻反省”、具备“展望世界未来的视野”,引发日本政府的强烈反应,这不禁令人联想到1933年日本“愤而退出”国联的历史场景,以及此后其战略决策中日渐增加的非理性成分。这种非理性最终升级为一种同归于尽式的赌徒心态,即东条英机在决策偷袭珍珠港之际所讲的,“从清水寺纵身跃下的决心”。日本要向何处去,值得国际社会密切关注。
(作者杨伯江系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
(来源:中国日报网 编辑:刘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