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中共三中全会举世瞩目,在会前即引发全球经济界热议。从会议公报的各种新提法看,新一轮全面改革开放已经吹响号角,以中国在当前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其“外溢”效应必将逐步显现。
首先,全会强调改革与开放互相促进,从根本上回答了国际上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各种疑问。中国成立最高规格的中央全面改革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在国内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不存在改革“红利”消退的问题。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加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全面改革,可以解决当前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明确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扩大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结合,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等,都会更加有效地促进中国经济内生发展,使社会消费能力增强,地方经济发展更加稳健,民营经济更具活力。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本身就是对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巨大贡献。
其次,中国将更加深入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进一步发挥对世界经济的引领作用。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入世”后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经济总量已居于世界第二位,出口额预计今年将达到世界第一,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增,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全球经济进入金融危机后第五个年头,美国在财政危机下自束手脚,欧盟在债务危机泥沼中刚刚恢复正增长,日本“安倍经济学”后劲乏力,全球市场萎缩和资本外流,致使新兴经济体表现不佳,发展中国家资源出口下降,亟需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引领。在此国际背景下,中国三中全会强调对外开放永无止境,并将以开放促改革,给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产业和金融界吃了一颗定心丸。全会提出,中国将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要放宽投资准入,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中国扩大开放,必将不断产生“溢出”效应。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这将为各贸易伙伴国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再次,中国推出升级版的改革开放,将促进世界贸易金融自由化发展。当前,美国主导的TPP、美欧跨大西洋TTIP、以及亚太国家的RCEP等自贸谈判向纵深推进,各经济板块间的竞争与合作博弈加深,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经贸规则大调整,其突出特点,就是竞争焦点从边境外转到边境线里,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活力、创新潜力、适应能力都将经受考验。三中全会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这是中国政府以二次“入世”的勇气和力度,面对全新的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作出的主动因应,必将对世界经济版图变化带来广泛深远的影响。
最后,应该看到,虽然全会公报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外界的呼声,但其所作的全方位部署,更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的自然演进和主动调整,不会去取悦国际上的某些“期待”。中国政府将加强对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自主权的保护,国企改革的方向将是增强控制力和稳定器作用,并逐步探索具中国自身特色的道路。全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届时,在新的国家治理机制下,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将与各种所有制内资企业保持平等地位,公平、稳定地运营,其合法权益将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副研究员 苑春强 编辑: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