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中国领导层将把大胆、果断的改革推进到何种程度?中国共产党将勾勒出何种蓝图为改革开放注入新动力?
本次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十年甚至更远的改革定下基调。其公报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等。此次三中全会的公报彰显出中央不遗余力的改革决心。中央已经展现出大力反腐和执政党转变执政理念的决心。同时,我党也在为中国经济“列车”保驾护航方面展现出自信。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想法令人耳目一新,这将进一步充实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明确“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的时间表,是催人奋进的。虽然困难重重,但改革势在必行。此外,建立健全配套的落实保障制度和机制也同样令人鼓舞。高级别的委员会设立更是彰显着中央改革的决心。
看似微小的举措,以及措辞的变化都可能会导致革命性的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市场因素将在中国的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从而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一旦这些文字性阐述变成实际政策,本次会议上提出的许多新概念可能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能够使全国以及世界人民受益。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五个年头,此次三中全会的公报体现了我国新的领导班子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不动摇,中国正迈着稳健强劲的步伐前进。
中国日报独家专访 深入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经济体制改革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在对外开放方面,全会加快并深化经济改革的步伐,意味着下阶段经济将全面与国际接轨。【详细】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13日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指出,公报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主要是为了消除以下几个体制障碍【详细】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执行理事长,原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司长王远枝11月13日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是指出,党和国家一贯关心非公经济的发展,三公全会公报中再次强调了非公经济的地位,是两个毫不动摇理论的“升级版”。【详细】
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院研究员莫纪宏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是指出,三中全会公报给出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当与时俱进的表述,这个表述目前还没有与之配套的官方解读。我个人认为,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可能是“与时俱进”的两个发展方向。【详细】
司法体制改革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11月13日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依法、独立、公正”三者中核心是公正,依法和独立是实现公正的必要条件。【详细】
行政体制改革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11月13日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当中的亮点。【详细】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认为,公报提出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这与十七大关于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互相制约的表述一脉相承。未来无论在党内还是党外,对于权力的监督将会进一步加强。【详细】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针对上述表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11月13日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我国从2003年就开始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其总思路就是让文化产业中能进市场的部分进市场,而政府则要更加注重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详细】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13日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关注到了这次公报一直用的是“社会治理”而非之前普遍提及的“社会管理”。【详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13日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很多不合理和无序的地方。【详细】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谈到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时指出,全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整体安排,明确紧紧围绕建设魅力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详细】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丁皓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指出,全会提到的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核心之一是打破条块限制,实现不同兵种深度融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