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上山下乡”再次风靡 各省干部争相住村种地

2012-06-19 15:45:5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贫穷超出想象

“汽车经过一整天颠簸才到达目的地。放眼望去,白雪皑皑的坎坎山下,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破旧的院落,这就是坎坎村。”3月初,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建荣带领省直干部王春林等四人来到舟曲县拱坝乡这个偏僻的村庄。王春林这样写下当初的印象。

这个纯藏民的小山村,人均只有1亩多坡地,多数村民住在半山腰,房子破旧。村支书任由主说,房子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的还是解放前建的。

没钱买炭做饭取暖,村民就到很远的山上去砍林子。耕种方式也很原始,地里撒上种子,耙子耙一下就算种了。薄田薄种薄收成,又无来钱的路,靠国家的一点救济和补贴过活,吃饱穿暖成了特困户最大的奢望。

残疾人任三里的家里黑乎乎的,进门隐约只看见一口铁锅、一个面柜和几样简单的生活用具,全部家当价值不足两百元,因为贫困,男主人离家出走,留下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

坎坎村的状况令王春林吃惊。“从上午9时到晚上7时,我们用一整天时间跑完了所联系的26户村民,真是越走越沉重,越看越心酸。贫困压在农民的身上,也痛在我们心上。”

在甘南草原,当地唯一的高等学府——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联系点是一个叫知合玛的藏族村庄。4月下旬,该校副院长杨世宏、穆文龙等人先后带领帮扶干部走进知合玛村。

全村共有370人,人均耕地面积0.7亩,人均收入600元,90%以上人口为文盲、半文盲。村民南杰道吉家7口人,两个老人已无劳动能力,3个孩子有两个在上学;另一村民黄常常腿部残疾,家里4口人,两个孩子在上学。这个村子设施落后,缺少致富能手,没有什么能带动村子发展的产业。

这样的村庄,在甘肃大地上有几千个。

帮扶投下阳光

贫穷给坎坎村带来的灾难在发酵。73岁的任四郎,一个儿子智障,女儿女婿跑掉,留下3个上学的外孙女,一大家子的生活全靠他打临工苦撑,外孙女任三木措,年前打柴摔断了腿还没有医治好,孩子哭着说“我想读书”。

“再难也要让娃们把书念好!”张建荣当即拿出4000元,解决孩子看病就学问题。帮扶就从解决孩子的学习费用做起。

如今,坎坎村原来的5公里土路正在硬化,村南只欧坝修建一条2000米长的水渠也马上竣工,村东正在修一座20米长的人行便桥,没通电的15户通了电,给村里争取的600万亩退耕还林指标已经落实,用来发展养殖业的100万元贴息贷款已全部到位??这个大山深处的古老村庄正在显现出活力。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知合玛村量身定制了一套今年的帮扶工作计划。学院为知合玛村捐赠10万元改进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修两条村内便道以解决村民雨天出行难题,从贫困户中招聘清洁工到学院工作,派技术员指导村民种藏药材,筹建藏汉双语幼儿园解决知儿童入园难题。如今,村庄正一天天变化着。

编辑:许婧 标签: 上山下乡 省委书记 农业 农民 脱贫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海上联合-2015(II)”中俄海上联演开幕

世界上最大的扫雷游戏

“天衣无缝”颠覆传统制衣技术 惊艳米兰世博会

妹子约炮被看脸世界打败

精彩热图

河南情侣重现胜利之吻

遇到这样处女座妹子就娶了吧

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 现场附近一片狼藉

重庆女子开流动瑜伽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