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三问史忠贵:中国艺术家如何敲开世界的大门

2012-07-25 10:28:36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三问史忠贵:中国艺术家如何敲开世界的大门

  史忠贵作品:唐古拉的朝圣者(图片由史忠贵提供)

二问:怎样看待艺术上的创新和文化上的坚守?

1995年,史忠贵带着自己的墨梅系列作品赴日本东京银座画廊举办画展。面对潮水般涌来的赞誉,他曾有过短暂犹豫:“是固步自封就此享受名气的红利,还是放下从零开始?”

显然,坐享其成可能平庸但无风险且很殷实,另辟蹊径险中求胜则可能鸡飞蛋打,覆水难收。史忠贵选择了后者。

他先是在花鸟画、动物画方面有了新突破,继而只身进入西藏。雪域高原上的转经、叩首、经幡让他很快突破了创作上的第三层境界。“孤独的天唱”“朝圣心路”……一系列关于青藏高原的作品独具东方人文精神和视觉冲击力,融化了东西方的艺术壁垒。在欧洲办画展时,一位英国著名的现代派画家带来了自己的几十幅新作,要求与史忠贵交换作品。

“对艺术家来说,艺术创新之路就如同青藏高原上永远不落的天唱。艺术创新绝不是简单地标新立异、赶时髦,而是一个技法渐进、内心修炼、精神升华的过程,制造轰动与过分讨巧是很难走远的。”他说。法兰西艺术大十字骑士勋章授予史忠贵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史忠贵能将自己已经成熟的艺术形式进行三次成功的否定与建立”。

在他看来,艺术交往的过程也是文明碰撞的过程。“中华文明绵延传承了五千年,在当今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优秀,我们如果能以谦卑的态度去消化、去理解、去发扬光大,就能产生穿越时空、穿越东西方隔阂并让西方人为之着迷的艺术精品。”

史忠贵注意到,中国人在对待自身文化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在中国的很多城市,一座座充斥着历史记忆的名人故居被拆除,历史上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很多名字被淡忘……新的世纪全球一体化已是必然趋势,艺术以及文化上独立自主、和而不同的坚守尤为重要。”

2012年5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之际,史忠贵向人民大学捐赠了长5米、高2米的巨幅墨梅画作《国魂》。绵白的宣纸上,零落的水墨梅花散发出豪华落尽后的真醇,营造出“只有香如故”的意境,也负载创作者一番苦心。

“梅花是中国人独特精神和情操的体现。那种独立寒风中,自主品沉浮的淡定与大气,正是今天我们所缺少的。”他说。

他认为,在中国社会走向全球化的步伐中,中国人唯有正确认识西方、理性反思中华传统文明,才能树立民族自信心,赢得别人的尊重。而这也正是中国社会诸多领域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当破茧与思索的问题。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