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三问史忠贵:中国艺术家如何敲开世界的大门

2012-07-25 10:28:36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三问史忠贵:中国艺术家如何敲开世界的大门

  史忠贵作品:上善若水一天湖(图片由史忠贵提供)

三问: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艺术生态?

十几年来行走他国,史忠贵特别留意到一个现象。无论是在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莎士比亚、马克思的家乡,那里的人们无论信仰什么,只要一提到自己的前辈,总会一脸的灿烂自豪。即便是乡村普通人家里一场小型餐会,也会看到有即兴表演的歌剧片段和诗歌章节,主客间谈论与艺术有关的话题,分享着他们收藏的艺术品……

2001年,史忠贵从伦敦办完画展转道巴黎乘机回国,因为行李严重超重引起法航当值人员注意。当工作人员确认史忠贵艺术家的身份后,不仅全部免除了超重行李部分的费用,还将其机票免费升舱。工作人员告诉一脸不解的史忠贵:“尊敬艺术家,是我们法国人的传统。”

“尊敬艺术家,尊敬艺术、强调以文化人,已成为西方人自发的精神需求。”针对国内的文化艺术生态中的一些现象,史忠贵感慨不已,“在国内,最头疼的就是参加聚会,因为无论什么主题的聚会,名车、豪宅总是不变的话题。时下的中国,名声成了无形的资产,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艺术家成了社会活动家,整天沉溺在无休止的掌声和跑不完的场子中……”

他说,画由心起,唯有把自己的心放到画里才能实实在在打动人,整天想着票子和房子的艺术家不可能产生出一流的作品。“艺术往往是苦难的事业,不是轻松甜蜜的派对!”

艺术家占总体人口的比例永远是少数,艺术家的创造必须作用于人的精神才会产生精神变物质的催化作用。怎样才能振兴中国的文化艺术?史忠贵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是一项全民性“健身”运动,全民的审美素质越高,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的创造才华对于民族文化精神的良性生长作用就会越大。

那么如何看待近年兴起的“国学热”和“书画热”等现象?史忠贵指出,国学与书画是非常个人的东西,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国学、书画的传承离开了这个前提就可能是作秀。运动式的‘热’,其中的利益操控与盲目跟风会使许多美好的东西变味儿。往往容易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当下中国最需要的是伦理与道德、诚信与良心,而不是劳命伤财的作秀。”

“学术和艺术必须杜绝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要干净。一个被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笼罩的民族是不可能仰望星空的,也不可能站在人类精神家园的高处。”史忠贵神情严肃地说。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