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西藏控制物价水平 不让物价上涨影响生活

2014-12-18 16:43:14 来源:西藏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西藏控制物价水平 不让物价上涨影响生活

拉萨市城关区夺底乡蔬菜大棚基地。

■物价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它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生产者。

从统计数据看,2013年1-10月份我区CPI累计上涨3.4%,高出全国0.8个百分点。其中,1-10月份CPI同比涨幅分别为2.1%、2.8%、2.4%、2.8%、3.4%、3.9%、4.0%、4.4%、4.3%、4.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9、10月份同比涨幅在31个省区中最高,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物价处于“4”时代的地区。物价上涨,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物价上涨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同比和环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为同比和环比两个指标,这是按照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的结果。与上一统计段比较,例如2013年2月份与2013年1月份比较,叫环比。与历史同时期比较,例如2013年1月份与2012年1月份相比,叫同比。

一包盐、一斤菜、一桶油、一袋面,都牵扯到老百姓最根本、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的物价上涨,给经济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不仅抬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居民生活支出,影响到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而且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物价上涨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物价上涨通过影响居民的实际购买力而影响其生活水平,对居民生活形成较大压力。民以食为天,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物价上涨对不同收入家庭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其中对城镇低收入家庭生活造成的冲击最大,对家底微薄的农村家庭来说,更是难以承受、雪上加霜。

物价上涨导致居民财产缩水。我国是一个储蓄大国,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居民大部分结余收入都存放于银行,一求安全,二求增值。但是物价的大幅上涨会导致银行存款收益下降,一旦物价上涨率超过银行存款利息率,出现负利率,居民存入银行的钱不但没有增值,反而贬值,从而导致居民财产缩水。

物价上涨导致居民消费信心下降。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肉禽蛋、鲜菜、汽油、柴油、液化气等商品价格在高位运行,导致纸币贬值,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势必影响消费信心和消费心理,家庭紧缩开支,精打细算,消费倾向下降,抑制了居民的购买欲望。

物价上涨后的几年居民收入增长减缓。物价大幅上涨后,国家会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物价上涨,在控制物价和发展经济方面寻找平衡点,抑制投资需求,控制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将影响居民收入的增长。

【相关链接】

财政政策:包括预算、税收、国债、补贴、财政收入和支出。如物价上涨时,政府会减少财政支出,抑制投资需求,扩大社会总供给,从而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货币政策: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信贷、货币发行。如物价上涨时,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来提高存贷款利率,吸引老百姓存款,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抑制投资和消费,从而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客观全面平和地对待CPI

随着菜价、肉价一路飙升,普通百姓也开始关心起CPI来。翻开账本,肉价、菜价都翻一两倍了,房租也涨了两成,可当月CPI还是个位数,不免让人犯嘀咕:莫非统计局的数据弄错了,要不就是造假了?近年来,关于CPI是否反映真实通胀水平的争议一直存在。专家指出,这既不能归咎于统计数据,也不能简单怀疑人们的感受。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感受不同,不同消费结构群体对物价的感受也不同,同样,不同地区物价涨幅不一样,居民对物价的感受还是不一样,这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心理因素的作用。居民的心里感受与国家发布的统计数据有差异,导致即使CPI数据准确,公众的信任度也较低,这是为什么呢?

【相关链接】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我国统计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8个大类。

个体与总体的差异。一般来说,人们往往喜欢用少数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水平与相关部门统计的一揽子商品或服务项目的综合平均水平相比较。比如,普通居民的账本仅记录了菜价及一般生活用品价格的变化,而统计局公布的CPI构成分为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既包括价格上涨的商品,也包括价格下降的商品,还包括水、电、燃气等由政府定价、价格相对稳定的商品,而且各分类的权重也不同。居民用对某一个或某一部分商品价格变化的感受,与根据全部商品价格平均计算出来的涨跌幅度相比较,必然会产生较大差异。

地域性的差异。人们往往喜欢用某一地域的价格水平与全区、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较。由于地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较大,会存在价格上涨不同步,出现价格高地、价格洼地的现象。以2013年10月份的数据为例,全国CPI同比上涨3.2%,在31个省区市中,西藏最高,为4.3%,黑龙江最低,为2.2%,高低相差2.1个百分点,西藏的消费者可能会感觉全国的CPI低了,黑龙江的消费者可能会感觉全国的CPI高了。

个人承受能力的差异。地区间、行业间、群体间的收入个人承受能力的差异。地区间、行业间、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较大,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也不同,对物价上涨的感受程度和承受能力也不同。比如,在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日常支出中,通常食品支出比重最大,当食品价格上涨较多时,必然会增加其消费支出,使他们的生活压力增加,对价格上涨的感受尤为深刻,很大程度上会感觉发布的CPI数据偏低。而对高收入群体来说,食品支出占其总支出的比重相对较小,食品价格上涨对其生活的影响也较小。由此可见,收入越高,群体承受能力越强,对价格上涨的敏感性相对就弱一些。

即时与滞后的差异。老百姓对价格变化的感受往往是即时的、不断变化的,而价格指数是一个滞后的统计指标,是事后的反映,它对市场价格的反映客观上存在一个滞后期。如,10月9日发布的CPI数据是以9月份为统计样本的,但人们感受更多的可能是10月9日当天或前几天的市场价格变化。

人们对某一调查的样本及统计口径不够了解。统计口径是指统计数据所采用的标准,包括统计方式、统计范围等指标,统计方法又包括抽样调查、全面统计等,不同的统计口径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统计结果。

除以上原因外,居民记涨不记跌的心理也会放大和加深其对商品涨价的感受。一种情况是我们一般对市场上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的下降不敏感,但对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比较敏感。比如,猪肉价格曾经降到1公斤12元左右的低点,大家没什么反应。但当其价格稳中趋涨,进而开始持续上涨时,立刻引发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公众和媒体之所以过度关注,其实还是记涨不记跌、不希望价格上涨的潜意识在起作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家人为16岁少年买16块广告牌庆生

北京:中国车模国际交流赛

哈尔滨:世界最高、最长、占地最大的大型雪塑完工

盘点2014年度全球13种最糟糕快餐

精彩热图

瑞典冰雪酒店盛装开业 体验纯净“冰雪奇缘”

青岛大学生喂养校园流浪猫被赞爱心“奶爸”

上海黄浦江滩涂现“垃圾带”

黄河壶口瀑布现“冰瀑玉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