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聚焦藏青工业园:高原“旱码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2015-01-09 16:31:52 来源:西藏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聚焦藏青工业园:高原“旱码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聚焦藏青工业园:高原“旱码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上图:正在建设中的藏青工业园。下图:藏青工业园内,建筑工人正在作业。记者 常川 赵书彬 摄

导读

曾几何时,格尔木西藏基地承担着为全区提供后勤保障的重要职能,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格尔木西藏基地物资中转和后勤保障的使命基本完成。有着60年辉煌历史的格尔木西藏基地面临着艰难而痛苦的抉择:何去何从?这成为摆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二十年尘埃落定:

藏青工业园诞生始末

“上世纪50年代初,在当时的中国地图上,格尔木还只是柴达木盆地南缘地带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先于格尔木市诞生的格尔木西藏基地,就是从一顶帐篷起家,发展成为西藏最大的后勤基地。在当时,进藏物资绝大部分由基地储存、中转和采购;绝大部分出藏物资也通过这里调运;基地还承担着大量进出藏人员的过往接待任务。格尔木西藏基地的存在,对青海西部的开发与建设,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格尔木西藏基地的历史,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格尔木办事处副主任李和平了然于心,他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有句话说得好:‘基地一打喷嚏,西藏就感冒’。格尔木西藏基地从1953年创建至今,为西藏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格尔木市地处青海省西北部,是连接西藏、青海、新疆、甘肃的交通枢纽和进出藏的主要门户。格尔木西藏基地伴随着西藏的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一路走来。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基地原有的经济模式和物流方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曾经声名显赫的“旱码头”格尔木,陷入了功能丧失、地位下降的尴尬境地。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基地怎么发展,如何转型?”格尔木西藏基地走到了抉择的十字路口。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就已经开始考虑格尔木西藏基地的问题。有资料显示,自治区曾专门成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格尔木西藏基地的职能转换及前景分析”课题研究组,开展专题研究。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等自治区老领导共同担任课题组顾问,现任国家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任该课题领导小组组长,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1993年4月20日,自治区政府与格尔木市政府就“联合开发格尔木”、“西藏在格投资兴办资源型、加工型企业”等问题,举行首次会谈,并形成“格尔木发展,谁也离不开谁”的指导思想。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格尔木西藏基地的发展问题正式提上了自治区政府的议事日程。

随后的几年中,自治区先后就在格尔木设立封闭式工业开发区、西藏企业入住格尔木昆仑开发区等设想与青海省和格尔木市进行过多次洽谈。本世纪初,自治区政府调研组赴格尔木调研后,明确提出建立“西藏驻格尔木工业园”的思路。

2006年,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大量物资和人员搭乘列车翻越昆仑山,跨越羌塘草原,直达拉萨。格尔木作为西藏“旱码头”的时代彻底画上了句号。此时,格尔木西藏基地和格尔木市,都面临着功能重新定位的紧迫境地。这一年,自治区和青海省主要领导分别来到格尔木市调研,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深化合作,成为双方共同思考的问题。

格尔木西藏基地在格尔木市拥有2.9平方公里的土地,三十多家单位,几十年来与格尔木市共生共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关系。双方有着共同开发合作的市场主体、市场领域以及共同利益。打破区域界限,把双方的政策、资源、地理优势聚合成综合优势,是格尔木西藏基地走出困境、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格尔木城市发展及工业强市战略的强力推手。

2010年初,备受瞩目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不仅提出了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同时对西藏和青海加强团结协作、创新体制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方向,两省区携手持续推进资源优势转化就此驶入快车道。

2010年11月25日,时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吴英杰,率团赴西宁与青海省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建立格尔木藏青工业园区协调领导机制的协议书》,为两省区战略合作拉开了序幕。

2011年7月,国务院第161次常委会议批准《“十二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明确了格尔木藏青工业园建设为西藏“十二五”时期重点项目之一。

两年之后,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和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郝鹏相聚格尔木市,共同签署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格尔木藏青工业园区的合作框架协议》,将两省区多次会商形成的共识化为具体行动,标志着藏青工业园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经过二十年的反复协商,从最初建立西藏经济开发区的设想,到拟建封闭式工业开发区,再从西藏驻格尔木工业园思路的提出,到藏青工业园建设,几经波折,尘埃落定。格尔木迎来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格尔木西藏基地也终于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春天。

聚合资源放大优势:

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格尔木市以东17公里,大片的厂房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拔地而起,多条主干道已见雏形,昔日的荒滩如今建设场景火热,这便是藏青工业园。

“工业园位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区位优势明显,是西藏和青海两省区合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我对园区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西藏中磊实业有限公司是藏青工业园第一个引进、第一家开工建设的企业,主要进行3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该公司副总经理李佰根对藏青工业园的发展信心满满。

西藏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以铜、铅、锌、铁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储量尤其丰富。而格尔木作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桥头堡”,经济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能源富集、生产要素成本低,是典型的资源加工工业城市,加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电力等各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在战略定位、产业基础、工业布局等方面已经初具规模。

据统计,格尔木水资源总量达72.4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7.2687亿立方米,2011年该市水资源量富余4亿立方米左右。作为青海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格尔木拥有750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2100兆伏安;330千伏变电站2座,容量54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7座,容量402兆伏安。格尔木同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2011年天然气产量达62.83亿立方米、汽油46.34万吨、柴油73.02万吨。

“两地互相取长补短,格尔木有丰富的水资源、电力资源及天然气资源,而我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这个园区的建设将成为地域协作的典范。”自治区工信厅负责人表示,两地的资源互补性很强,建设藏青工业园,将进一步促进青藏两省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集中度,对加快推进两省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格尔木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目前已有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在格尔木交汇,格尔木机场也开通了至西宁、西安、成都等地的直达航班,不仅青藏铁路从此通过,格尔木至库尔勒、敦煌、成都铁路或已开工或已规划建设。具体到藏青工业园,园区北侧与109国道和京藏高速相邻,距格尔木机场27公里,西距昆仑物流中心站10公里,距离格尔木火车站16公里。公路、民航、铁路等多种形式的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使得格尔木作为交通枢纽的优势将更加突出,必将有力支撑藏青工业园的建设发展。

目前,藏青工业园建设正在快速进行中,园区外部通信、道路、给排水、铺设铁路延伸专用线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园区“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结束。随着园区建设进度加快,园区还及时投资550万元修建了10千伏的临时输电线路等,解决了入园企业的建设用电、用水需要。并投资280多万元在园区南侧修建了6.8公里防洪堤坝。

作为“十二五”国家支持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226个项目之一,藏青工业园既享受国家给予西藏自治区的特殊财税金融政策,也享受西部大开发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优惠政策。各项优惠政策的叠加,使之成为享有国家优惠政策最多的园区之一。得益于相关优惠政策,目前园区已注册和签约企业共54家,投资总额约614.06亿元,其中不乏在国内或行业内有影响、有实力的企业,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江西铜业,还有厦门工程机械股份公司、浙江天能集团等上市公司,以及中节能和中国安华等央企。

据统计,2014年,园区和入园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实现了17个亿的总产值。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房祖名涉毒案今日开庭审理 大批媒体庭外守候

南京数百辆出租车罢运阻塞交通

江西80位农民飞海南领288.9万年终奖

七岁儿子开三轮车将醉酒老爹运回家

精彩热图

福建晋江一男子当街无差别砍人 多人被砍

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已逼近极枯水期

成都“意念哥”征婚成功广场派发喜糖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头七 警方加强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