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活动聚焦  
苏婧:发自Los Angeles Times 的声音

洛杉矶当地时间2月10日,我们的团队出发前往《Los Angeles Times》进行参观采访。我们知道,《Los Angeles Times》在新闻界的地位和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不言而喻,普通民众是不可以随便进入它的总部的。《中国日报》以友好单位的身份为我们牵线搭桥,给我们争取来这样的机会实属不易!所以,小营员们收起了自己的顽皮,服从命令听指挥,安静而有秩序地开始了我们的旅程!

Darrell是我们的导游,透过他,我们可以感到《Los Angeles Times》的真诚——他们严谨而热情,并不因为我们的“稚嫩”而采取“双重标准”;他们注重细节,一本笔记本、随意拍照的特权便足以使我们受宠若惊。我们双方感到了彼此的心意,交流的“大门”倏地打开,于是整个过程便也没有了拘谨,我们相谈甚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这次参观采访任务。共同谱写了《Los Angeles Times》的了解历史、认识现状、展望未来——是我们此行的主要流程。

一份出色的报纸注定有其过人之处,而我认为,一份报纸的生命力则取决于它所发出的“声音”。

记得在工作区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话:Get the story, get the times. 是的,这句话放在这个语境中,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Los Angeles Times》的历史是鲜活的,是无数新闻人共同书写的;它的荣誉是至高无上的,是代代的新闻人努力争取来的。是的,《Los Angeles Times》的新闻人为了新闻事业(story)默默无闻地奉献,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Los Angeles Times》铭记这些为了呼喊而倒下的人们,勇敢地向前,取得了一个时代(times)的“青睐”和“眷顾”。在展区,这样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非常普遍,图文并茂的叙述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的冲击,还有心灵的震撼!不仅是为此刻的故事主角,也为那些记录这些的后生!缅怀与感恩,此时同等令人尊敬!

我总相信文字是“发声”最好载体,特别是对于《Los Angeles Times》这份历史悠久的大报,这似乎更是适合它的方式!我在自由参观拍照的时候,出于好奇,用摄像机录下了大厅中的几句话,全是大写,不知用了什么字体,认起来很费劲!不过我还是决定将它摘录下来,而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墙上的文字内容如下:There is no dimming, no effacement here. Each new pulsation keeps the record clear. The newspaper is a greater treasure to the people than uncounted millions of gold.

地上的文字内容如下:His legs bestrid the ocean, his reared arm crested the world. His voice was propertied to all the tuned spheres.

由于这些文字被排成了一个圆圈,所以,我并不能确定我所摘录的顺序是否正确,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理解它所要向我们传达的精神!将大厅视为一个整体,其中有地球仪、有方向表示、有宗教绘画、有“religion、science、art、industry”的标识、有十二星座的图案……乍一看觉得很奇怪,这样的布局让人难以相信这是《Los Angeles Times》的总部所在地。可是,通过反复阅读这些文字,仔细观察这些布置,我似乎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关联,其内里精神就如随处可见的圆形符号!来来回回地浏览“圆形”四周的“《Los Angeles Times》历史”,用心感受,我听见了《Los Angeles Times》远古的呼唤。那声音空灵而令人敬畏,让人不得不静下心来!

Darrell是《Los Angeles Times》的“代言人”,他是一个优秀的讲述者,我们被他深深地感染着。Darrell很亲和,他不仅一路上和我们互动、为我们拍照,甚至还给我们留出了提问时间。老实说,身处这样的媒体中,我这个“话痨”突然变得沉默,一直静静地跟在队伍的后面,可能一方面是惮于这样的气场,同时也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难以在此“发声”。可是,脑子中一句话却“毫不留情”地鞭策我——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拼命抓住。于是,酝酿了好久,我问了Darrell他对于新旧媒体存亡发展的看法,回答客观而认真——这似乎打消了我的顾虑,一时间信心大增!于是,也不顾什么“面子”,问题便一个接一个蹦出来……最后,我确信,我的表现给Darrell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笑着和我握手,并且用了“intelligent young lady”这样的评价,我非常惊喜!“乘胜追击”,我指着橱窗中Natalie Portman(《黑天鹅》主演)问他喜不喜欢她,他风趣地回答——She is my girlfriend.一时间,我们都笑了!我像个“粉丝”似的向他要签名,他则直接给了我他的名片,并且签上的名字!这个小插曲出乎我的意料,算是在《Los Angeles Times》的意外收获吧!

回host family 的路上,host妈问我今天过得怎么样?一时间,我不知该怎么形容,似乎有太多的片段需要描述,于是便挑了一个“amazing”暂且“敷衍”……太多的话想说——对我而言,对《Los Angeles Times》而言,一辈子,不算长!

(作者:苏婧 编辑:蔡姗姗)

活动聚焦
以“实践教学”闻名的密苏里新闻学院
过来人经验谈:我在游学中得到美国公司的offer
“新媒体新未来”英文主题大赛重要通知
美国大学破格录取两名高二“太空少年”
太空少年“速描”美国教育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跨越大洋寻找优秀太空少年
凤凰网教育频道对本次活动给予大力报道
“新媒体 新未来”英文主题大奖赛正式启动
沈家辉:《洛杉矶时报》参观有感
李昔南:公厕透视“和谐”美国
苏婧:发自Los Angeles Times 的声音
李昔南:我看西式饮食
选手风采
未来媒体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新媒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数字媒体发展的瓶颈
未来媒体:人人都是记者
未来媒体将更可信、更有社会责任感
新媒体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媒体
新媒体技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未来媒体的三大特点
活动图集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日报网所有,联系邮箱abc@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