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词,折射教育事业跨越发展。回眸10年历程,透过一个个新风扑面、耳熟能详的教育“新词”,人们看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战线和各级政府作出了巨大努力,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把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4%,本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然而,在教育领域,4%却始终牵动人心。因为,它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期待,似乎没有什么比它更能体现“把教育优先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早在1993年,政府在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20世纪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该达到4%的目标。然而,“4%目标”还是带着遗憾步入新世纪。进入21世纪,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予以重点保障,并持续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据统计,2001—2010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约2700亿元增加到约14200亿元,年均增长20.2%,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幅度。2008年的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3.33%,2009年这一数据为3.59%,但距离4%的目标都还有差距。
2010年,“4%目标”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再次得到明确:“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4%,具体来说将是一笔多大的财政支出?提交大会审议的预算报告显示,2012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计划3781亿元,地方预算教育支出17800亿元,总支出将超过2万亿元。可以说,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起点,体现了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振兴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
教育规划纲要
体现国家意志,回应群众关切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下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规划纲要的正式出台历时两年。2008年8月29日,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听取教育部关于制订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纲要制订工作方案。按照中央要求,教育规划纲要在制定过程中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由50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11个战略专题组,100多位各领域高层次专家组成咨询组,并于2009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收集各种意见建议460多万条。“动员人力之多、覆盖范围之广、社会参与度之高,是历次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所没有的。”
教育规划纲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群众关切。专家指出,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体现了中央对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