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职业院校“吃不饱”
近年来,重庆市将职业教育放在区域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扶持,2012年全市职业教育总投入8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8%,今年又大幅增加。技工短缺、政府扶持、质量提升让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带来了高就业率。但高就业率却并没有给职业院校带来高入学率,一到招生季,多数职业院校都喊“吃不饱”。
重庆市开县巨龙职业学校副校长吴南川介绍,开县生源很丰富,每年初中毕业生有2万多人,县内三所中职每年只招收5000多人,但学校每年1200人的招生计划也很难完成。万州区是重庆市职业教育基地之一,仅中职学校就有11所。重庆市平湖技师学院校长赵建国说,今年学校计划招收2500人,但开学只有2000人报名。
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为何成了家长学生眼中的“鸡肋”?本刊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职教生“后劲不足”、招生政策等原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未能真正形成。
首先,职校招生难深受“读书考大学”的传统观念影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表示,目前国家通过减免学费和增加补助来吸引学生报考职业院校,但对发达地区和中产家庭的吸引力有限。
本刊记者了解到,目前中职学校90%的学生来自农村,但随着农村家庭收入的提高,一些家长认为,中专大专学历显得太低,迫切希望子女能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重庆武隆县白马镇居民代元素初中文化,常年在外打工,他告诉本刊记者:“女儿读初三,虽然成绩不太好,但我希望孩子能读高中考大学,别像我一样文化水平太低。”
其次,职教生再教育受限,“后劲不足”。受访学校表示,目前职教毕业生整体技术水平仍然偏低,要想成为技术过硬的高级蓝领,再教育至关重要。但由于高校招生向普高生倾斜,中职高职学生升学比例受限,多数职教学生难以进一步继续提升学历和技术水平,职业教育往往成了“断头教育”。
重庆市积极探索建立普、职融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试图打通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历教育通道,并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互通。2012年重庆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1.4万人,比例达到12%,高职院校升入本科3000余人。但受到整个政策环境的影响,受益面依然有限。
为了保证中职院校的生源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普高和职高大体相当”的招生政策。但本刊记者采访发现,“普高和职高大体相当”的招生政策在许多地区未能有效执行,不少地区普通高中还在扩招,一些办学质量较差的高中甚至连中考只有一两百分的学生都收,大大挤占了中职的生源。
石伟平认为,本科院校扩招后,经过一本二本三本招录之后,留给高职的生源非常有限,民办职业院校招生更是难上加难。虽然有单独和对口招生的政策和方式,但仍是杯水车薪。
由于学校办学经费与学生人数挂钩,生源少引发了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一些中职学校为了抢生源给初中校长或班主任老师高额回扣已成为潜规则,每年的“生源大战”大幅抬高了学校的运行成本,影响了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