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调控,有利于金融稳定
李才元一直强调,国内利益集团包括银行、房地产商、地方政府等,一起吹大了“资源泡沫”,高地租、高房价、高租金,共同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这使得国内实业低迷不振,“银行业内部‘空转’,正是因为实业‘不转’”,最终造成恶性循环。
在他看来,央行这次出手预示着这场经济“调结构”的大博弈已“步入中盘”,“先要切断金融业与房地产这些资源泡沫的联系,让房价降下来,整个经济运行成本才能下降,实体经济才能得到喘息,然后银行和股市要把融资方向,转向真正能拉动产业升级、拉动就业的企业身上。”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指出,本轮“资金紧张”,央行看似“被动”,实则主动,“这是政策的主动调控,而不是等到泡沫破裂后的被动调整,将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也有利于改变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占用太多资金,挤压实体经济的状况。”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则撰文称,随着美国经济的稳步回升,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越来越近,全球经济去杠杆化的进程开始加速,此时中国央行顶住压力“不放水”,意在整顿社会融资规模过快扩张与银行同业拆借业务期限错配风险,倒逼银行加快其去杠杆和去“影子银行”的进程,加快解决银行体系内资金“空转”套利问题,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他说,银行业“资金紧张”只是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中的一个小阵痛。
“提前挤泡沫,要比等泡沫大到自己破更主动”,一位投资业资深人士分析,“但这个过程可能很惨烈,比如股市,就可能在这种格局转换中波动很大,不论好坏公司都会面临调整风险。”
李才元建议,一般投资者首先要规避风险。“现在要淡定,心态要好,不要总想着短期投机,如果银行业都‘疯了’,老百姓就真要倒霉了”,对那些短期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一定要慎重”。
其次,应该建立中长期的价值投资理念。“挣快钱的时代”结束了,既然国家层面都开始整治房地产、银行业的“泡沫”,中小投资者也应通过这次震荡吸取教训,“这倒逼着投资者更加成熟,不要再把理财目标锁定在3到5天,或3到5个月了,应该从3到5年的中长期来确定投资方向。”
李才元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银行业要“盘活存量”,而中国经济的“增量空间”还很巨大。“一旦实体经济复苏,钱本身就真的值钱了,存款本身就能带来收益,激进的投资者看懂了国家经济转型大方向,在股市中选择科技创新类、消费升级类板块投资,也会有很好的收益。” (中国青年报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