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船机器从大洋彼岸再一次运到了南京一个叫六合的地方。这一次,大家不再像看西洋镜一样好奇了,工人们足足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把这些机器包括辅材全都安装完毕。这确实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当时这是全国投资最大的一个工厂,以至于这家工厂所在的地方,也被人们称为“大厂”。
53岁的范旭东是这座工厂的主人,而这位中国化工之父留给南京的,不仅仅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化工厂。
“南京的化工历史最早就是起于南京永利铔厂,以后南京的工业发展,基本沿着重化工这个脉络在走。”蒋维胜说。
历经70多年的发展,到本世纪初,石油化工已成南京“石化、钢铁、汽车、电子信息”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石化企业一感冒,全市经济都得跟着咳嗽”。
布局散、能耗高、污染重,面对资源和环境瓶颈,南京开始了“自我革命”之路。
被注入科技活力的历史
狄亚铭回到南京后,就张罗着成立了南京艾迪亚动漫艺术有限公司。
他没有注意到的是,当年的9月,曾经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悄然变身,它的新名字叫做“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
也是在这一年,一个叫乔布斯的人推出了一款叫做“iPhone”的手机,狂热的粉丝们昼夜排队,都想要在第一时间,拥有这款手机。而当时它的最大竞争对手,是来自芬兰的诺基亚公司。
这个世界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的金陵机器制造局让南京几乎和世界同步跨入了工业机器时代,而在100多年后,科技已经取代单纯的机器制造,成为了这个强劲时代发展的重要引擎。
于是,代表新兴产业的创意产业搬进了废旧的工厂车间,而同样的百年老店诺基亚,则在新的对手面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庆幸的是,南京又一次几乎和世界同步。
不过,这多少有一点“被动”的感觉:新中国建立前后,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仅为40平方公里左右,80年代扩张到120平方公里,到2010年就已经达到了619平方公里,人口约800多万。而南京市的煤炭消耗,1982年仅为366万吨,到2006年为2019万吨,到2011年就猛涨到3380万吨。在工业类别中,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为82.5:17.5,石化及其延伸产业的比重之高尤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