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面所描述的,过分倚重重化工的发展,也让南京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十一五”期间,全南京一共发生各类环境污染事件44起,较“十五”期间增长33.3%,呈明显上升趋势。2011年发生19起,2012年1~11月发生24起,其中江北重化工集中区发生13起。
“南京目前已经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的阶段转换期,要破解这些发展中突出的问题,首先要注重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说。
当然,选择软件产业,既是南京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南京的一个特定选择。
“我在南京,很容易就招到需要的人才,这里创业的成本低,氛围好。”查海是南京巧易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老总,他的公司虽然创立才2年,但已经为国内1000多家客户提供了专业的软件技术服务,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
某种程度上说,南京与硅谷、班加罗尔等国际知名的软件城市有着“气质”相符的地方,比如科教资源丰富、信息基础设施发达、人居环境优良。
南京地区的万人大学生比例全国第一,万人研究生比例是全国第二,每年毕业的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将近5万人,可以说,南京是我国最合适软件业发展的城市。
“南京产业升级,要找到适合南京特点和地位的一个主攻产业,现在我们要把软件产业作为南京第一大主导产业和第一大支柱产业。”杨卫泽把脉说。
科研者的创业元年
有了定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成为了政府研究的内容。“科教与人才资源转化不充分的老问题依然困扰着南京。”杨卫泽说。
怎么办?2012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九,南京市委、市政府把在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防科工企业负责人都请到了国会中心,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恳谈会。
这不是一场清谈会,政府显然有备而来:他们重磅推出了一个后来被称为“科技九条”的新政。
政策允许科技人员离岗创业保留身份职称、允许科研成果所得收益的60%至95%划归研发人、允许科技人员在职创业收入归个人所有、个人奖励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知识产权按50%至70%比例作价入股企业、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计入学分。
这些实实在在的文字深深触动了象牙塔内的教授们。“‘科技九条’的出台,首次在南京高校院所营造出一种‘光明正大’创业的新氛围。”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敏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正是在这样的政策、理念氛围下,高校院所的科教人才资源能量,被真正激活和释放。去年,南京共有144名本地高校院所的科技人员主动“辞教下海”创业。而这些教授们,选择的产业基本都是属于新兴产业的软件行业。
于是,这一年也被称为了南京高校教授的“创业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