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耀 :“今年的重点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两个东南亚市场,现在我们在北美地区、南美地区、欧洲市场、俄罗斯也都有合作伙伴。我们希望在2007年的下半年开始小批量地向北美出口,如果能占住这个市场,我们就可以再考虑打其它市场,相对说会更加有把握。”
尹同耀是搞技术出身,不擅长言词的他,内心却踌躇满志,去年12月,他们与美国VV公司签署了出口汽车的协议,2007年,奇瑞将登陆美国,看来海外之路,奇瑞是越跑越宽了。
下一站,我们将去英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继续寻找那里的中国品牌。
(二)同仁堂
捣药罐是中国独有的制药工具,全世界药厂里,也只有中药厂在使这个。大家都知道,同仁堂卖的是中药,但如果把捣药罐子搬到了海外,还能捣得响吗?我们到世界各地去看看。
记者在英国伦敦的一条街道上发现,在一连串的英文店名之间,有着五个熟悉的中国字——“北京同仁堂”,而走进这家药店,记者看到,不少华人在这里买药,同时,还有一些金发碧眼的当地人。而面对这些来自异邦的草根、树皮,一位面部麻痹,满脸插了银针的英国患者告诉记者。
英国患者:“中草药对我的脸部帮助很大,针灸则主要是对激活我的眼部肌肉,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东南亚记者看到,这家占地2000平米的同仁堂药店,坐落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繁华地段,从北京直接运来的护骨药酒、牛黄解毒片等各种中成药摆满了柜台,为病人配置各种中药已经让店员忙不过来,而柜台前、等候区也挤满了前来拿药的马来西亚人。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诊病的人往往要先预约,有的甚至要提前一周预约。
而在泰国,坐落于曼谷的同仁堂海外分店,记者看到,柜台前不仅挤满了的当地人和前来取药的僧人,同时,其它城市的市民也来到这里接受针灸治疗。
泰国患者:“药到了以后,就感觉到身体舒服了,所以我们也习惯使用中药。”
这里的外方总经理告诉记者,同仁堂,正成为泰国卫生部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基地。
在清脆的捣药声中,同仁堂12年在海外开了17家药店,加拿大、美国也能见到同仁堂药店。不过,虽然同仁堂这个品牌已经有330多年的历史,但它的海外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当初到海外,它也有水土不服的时候。
记者在北京的同仁堂见到施如瑜时,这位被业内称为“神脉”的名医,正在给病人号脉。
施如瑜:“属于肾水不足、肝火上延、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
施如瑜到底在说什么?相信,即使是中国人,不少人也都弄不明白,而这些深奥的中医理论要外国人弄懂,更难!正是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也使得1993年同仁堂刚一走到伦敦,就笑话连连。
总经理梅群:“有的外国人拿着蜡丸不知道怎么吃,把外包纸剥开以后,一口就连蜡塑料壳全部吃下去了。”
不同文化的冲突,使得同仁堂刚到伦敦,就形成了一种怪现象,熙熙攘攘的华人顾客虽然显示了生意的红火,然而,人口占多数的英国人却很少踏足,这也说明,中医并没有被当地主流社会认可。施如瑜告诉记者,当时,中医在当地人眼中,还是非常“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