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号——中国海军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

[ 2006-04-05 14:17 ]

 

 

·坚持“四大件”科研先行

海军建设服从国家大局,毋庸置疑。但由于制造驱逐舰技术复杂、耗资大、周期长,对重大设备提前研制也是有必要的。一旦国家经济状况好转,把研制建造导弹驱逐舰列人计画,就能预先有技术储备,缩短研制周期,将损失的时间抢回来。于是,海军主要领导一次次地宣传导弹驱逐舰对未来中国海军的重要性,主持海军装备科研工作的刘华清、林真等积极组织开展有关预研工作,并提出“四大件”先行研制的构想,终于先后得到了总参谋部,国防科委,国家计委的理解和支持。

“四大件”就是指主机、主炮、钢材和导弹。其主要研究试制工作是由国家第一、第三机械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和第七、第三研究院组织实施的。

主机是蒸汽机动力装置,它由主锅炉、高压汽轮机,主冷凝器、主齿轮减速器等部分组成,体积小、重量轻、结构复杂、精度高。当时遇到最大的困难是,齿轮减速器中有几个零件制作的精密度总达不到要求。海军代表们就卷起行李蹲到车间,跟工人科技人员一个个部件地研究掌握新工艺。经过5年的艰苦攻关,光图纸就画了5000多张,主机终于隆隆响了起来,开始陆上试车。

主锅炉的仿制也遇到困难。当时有一种锰钢板原由苏联进口,中苏关系破裂后,苏方断绝供应,急得试制小组像热锅上的蚂蚁。海军代表到有的钢厂求援,回答却是:我们炼不出来。海军沈忠平和锅炉科技人员来到鞍钢,讲清这种钢板是导弹驱逐舰上用的,只因苏联卡脖子而陷入困境。鞍钢领导拍着胸脯说:“这是‘争气钢’,有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攻下来。”

3个月之后,沈忠平又来到鞍钢,他希望听到好消息。可是鞍钢领导面无悦色地说:数十次试验都失败了,离品质要求八字还没有一撇呢!会议室空气变得凝重,双方都在思索,难道中国人缺了洋人的“黄花莱”,就炒不出“八大碗”吗?鞍钢领导打破沉默,对沈忠平说:“你别着急,我们再试,前头就是一座火焰山,我们赤脚也踩过去!‘争气钢’一定要炼出来。”又过了3个月,沈忠平第三次来到鞍纲,又是扫兴而归。这年9月,当沈忠平第四次来到鞍钢时,厂领导老远就惊喜地喊着:“炼出来了,合格了!”沈忠平没有笑,立即到车间请技术人员当场化验,果然合格了。这时沈忠平激动得流下眼泪说:我代表海军指战员感谢你们啊!

炼另一种主舰体用高强度的合金钢时,也成立了科技人员,海军代表、工人三结合攻关小组。经过数百次试验和失败,终于攻下冶炼和焊接的难关,为导弹驱逐舰的舰体钢材作好准备。有人作过统计,光主机锅炉和舰体钢材作好准备,先后就遇到200多个技术难题,但都攻克了。主机和钢材终于试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有了“心脏”和“皮骨”。

舰炮要比陆炮复杂得多,导弹驱逐舰装有双联装130毫米主炮,当初也是从苏联引进3部分,1961年先以海岸炮的名义安排改装设计试制,1964年定型后装备在几个海防阵地上。在1966年才明确在导弹舰上选用双130炮,改装研究要解决12个重大难题:增加稳定系统,提高命中率,改进随动系统,提高瞄准速度;改进扬弹系统,提高运弹速度:改进炮塔外形,减少风的阻力等等,可以说除炮管炮弹保留外,其他部件都重新研制。

舰炮改进的最大困难之一是撞针硬度不够,反复试验过不了关。在一次实弹射击中炮膛发生爆炸,一块金属片飞到海军代表脸上,顿时血流满面。困难并没使海军代表怯步,而是更加义无反顾。陈林军代表从试验场赶到医院看望临产的妻子,结果他来迟了,妻子孩子都离开人世,留下一个3岁的孩子哭着要妈妈,叫得人肝肠欲裂,旁边医生护士直掉眼泪。老陈处理完丧事把孩子托付给邻居,又奔赴试验场了。有位海军代表,肝癌到了晚期还坚持试验,直到离开人世,他枕边还放着130主炮研制中的笔记本。在主炮武器系统定型和改进过程中,海军代表们像跑接力赛一样向前冲刺,特别是对解决炮瞄雷达、测距仪和火炮随动自动化方面的问题不断进行突破,直到自动火炮系统成功为止。

1968年12月,我国第一次在中型舰上进行发射导弹试验。那天阳光灿烂,风浪不小,人们注视着这次发射成功与否。驱逐舰进入预定海域,舰长大声下达“发射”的命令,“轰隆”一声巨响,震得人心发颤,紧接着硝烟笼罩住发射架。所有在场的人目光死死盯住硝烟,担心导弹能否安全射出,会不会发生意外?就在这一瞬间,海风吹散硝烟,人们可以看清腾空的导弹助推器开始脱落,转眼间变成一个亮点,风驰电掣般飞向远方。经过测试一切都合格了,第一套回转发射架和反舰导弹先后都研制成功了。


Page: 123456789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