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热点聚焦>永远的易卜生
解读经典:鲁迅1923年演讲“娜拉走后怎样”

[ 2006-08-24 17:42 ]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刊》第六期。同年
八月一日上海《妇女杂志》第十卷第八号转载时,篇末有该杂志的编者附记:“这篇是鲁迅
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讲演稿,曾经刊载该校出版《文艺会刊》的第六期。新近因
为我们向先生讨文章,承他把原文重加订正,给本志发表。”
〔2〕 伊孛生 通译易卜生。参看本卷第60页注〔35〕。
〔3〕 人形 日语,即人形的玩具。
〔4〕 李贺(790—816) 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一生
官职卑微,郁郁不得志。著有《李长吉歌诗》四卷。关于他“玉楼赴召”的故事,唐代诗人
李商隐《李贺小传》说:“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
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焱欠]下榻叩头言:‘阿弥女老且病,贺
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
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
〔5〕 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 俄国小说家。他的作品主要描写精神
颓废者的生活,有些也反映了沙皇统治的黑暗。十月革命后逃亡国外,死于华沙。下文所述
是他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中绥惠略夫对亚拉借夫所说的话,见该书第九章。
〔6〕 这是借用关于释迦牟尼的传说。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约前565—前48
6)有感于人生的生老病死等苦恼,在二十九岁时立志出家修行,遍历各地,苦行六年,仍
未能悟道,后坐在菩提树下发誓说:“若不成正觉,虽骨碎肉腐,亦不起此座。”静思七日
,就克服了各种烦恼,顿成“正觉”。
〔7〕 Note-book 英语:笔记簿。
〔8〕 拳匪 一九○○年(庚子)爆发了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参加这次
斗争的有中国北部的农民、手工业者、水陆运输工人、士兵等广大群众。他们采取了落后迷
信的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设立拳会,练习拳棒,因而被称为“拳民”,当时统治阶级和帝
国主义者则诬蔑他们为“拳匪”。
〔9〕 “涸辙之鲋” 战国时庄周的一个寓言,见《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
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
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
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0〕 Ahasvar 阿哈斯瓦尔,欧洲传说中的一个补鞋匠,被称为“流浪的
犹太人”。
〔11〕 觳觫,恐惧颤抖的样子。《孟子·梁惠王》:“吾不忍其觳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