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文化战争:为何攻击历史遗产?

2013-06-03 11:16:28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文化战争:为何攻击历史遗产?

在1933年的德国,纳粹焚烧“非雅利安”出版物的场景随处可见。

焚书时产生滚滚浓烟,宣告了知识分子和革新者写下的文字彻底毁于一旦。

1933年5月10日,在柏林等地,德国学生成群结队地销毁了两万多部所谓的“非德国人”(Un-German)著作。这不仅表明纳粹政权要从物质层面销毁书籍,更要发动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

海明威、海伦•凯勒、弗洛伊德、甚至爱因斯坦等人的著作都被收缴,集中起来,付之一炬。纳粹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Joseph Goebbels)宣布:“现在,极端的犹太知性主义终结了……”

不过,这样的举动在历史上并非首次出现。回顾整个历史,文化一直是攻击的对象。

如捷克历史学家米兰•胡布尔所说的:“给一个民族洗脑的第一步就是删除大家的记忆,摧毁这个民族的书籍、文化和历史。

“然后让一些人写出新书,制造一个新文化,虚构一套新历史。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民族就会忘记了现在和过去。

“在外面的世界,人们忘得更快。”

但是,纳粹的做法激起了极大的民愤,军队里也有人反对。第三帝国(the Third Reich)企图破坏所有文化,但没有成功。如此一来,就算他们觉得有些文化碍眼,属于消灭的范畴,但无法越界,只能停步不前了。

作家和遗产顾问罗伯特•贝凡(Robert Bevan)说:“文化清洗往往是种族清洗或种族灭绝的一个方面。它并不仅仅是杀害一个族群,而且还要抹杀他们在一个地方生存的权利,拔掉他们的根基,一笔勾销他们生活于斯的历史证据。这是要灌输一个概念:某个族群不属于这里。”

尽管纳粹无法彻底执行他们的计划,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他们达到的成效远超想象。

公元8世纪到9世纪,阿巴斯王朝(Abbasid Dynasty)在巴格达营建智渊阁(Bayt al-Hikma),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经典著作的译著共计一万八千多卷。这是一座知识殿堂,吸引了伊斯兰世界里最睿智的学者们。

1258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可汗(Genghis Khan)身先士卒,率军攻陷了巴格达;智渊阁则成为他的眼中钉,最终被摧毁。据说,底格里斯河里当时漂着团团黑色,那是手稿被扔进河里后脱落的墨水;还有红色,那是一路追随而来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的鲜血。

巴格达的沦陷使得伊斯兰科学研究倒退了很多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报道


编辑:王琦琛 标签: 文化 文化遗产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