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在三友化工子公司,三友化纤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除了正在轰鸣运转的发动机,鲜见工人的身影;在电脑控制监控室,从不同角度拍摄到的十二台监控视频里也总共不到12个工人在作业。据介绍,三友化纤公司建厂初期,2万吨产能需要1500余人,目前45万吨产能仅需4000余人。科技创新不仅使企业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节约了相关成本。
得益于此,2003年7月,三友化纤公司产品通过欧洲生态纺织品OEKO-100(1级)认证,成为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一张绿色通行证,成为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测协会保证的“信任纺织品”,为打开广阔的国际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0年9月,三友化纤公司历时7年,进行百余次试验,积累了上万组数据,形成几十万字的分析材料,先后攻克了浆粕、助剂、纤维强力等技术难题,在国内首家成功研发出莫代尔纤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我国粘胶短纤维在高端领域的重大突破,有力推动了三友粘胶短纤维产业的产品升级。
科技为项目注入坚实的支撑。2011年,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三友化工开发了三次精制、二次化盐、一次脱硝新工艺,一举攻克海水淡化后的浓海水排放世界性难题,全国首创利用排废浓海水生产纯碱的新工艺,填补了国内浓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空白。该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年可处理利用浓海水900万立方米、综合利用原盐52万吨、节约水资源900万立方米,年创效益1亿元以上。集成一系列技术创新经验,三友化工建成了两条8万吨的粘胶短纤生产线,实现了“设备最先进、单线产能最大、产别化率最高、产品质量最优、综合能耗最低”五项行业之最,持续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大量成功的自主创新实践,使三友化工走在了国内外同行业的前列。目前,三友化工已拥有了技术、设备对外输出能力。由子公司三友化纤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作的四台总价值716万元的制胶AC冷却设备已发往赛得利(福建)纤维有限公司,顺利承揽了印度博拉公司脱泡桶的制作加工。自制设备的对外销售,不仅拓展了自主研发制作设备销售市场,提高了公司创效利润点,为公司实施 “走出去”战略,提高公司知名度、美誉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有效促进公司由单纯的生产型企业向集生产、科研、设备制造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运营企业转型升级迈出了第一步。
记者了解到,三友化工在十余年的发展中,由买技术、买设备,发展到自主研发新技术、新设备,下一步三友化工将致力于成套技术、设备输出,将公司技术优势转化为效益。目前,三友化工与印度、印尼、白俄罗斯等国外粘胶短纤维生产企业已经形成技术、设备销售协议或正在积极接触,有望形成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友化工将继续创新,满足市场高端的新型化、功能化、差别化、品质化需求,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研发,打造三友民族工业新品牌,壮大中国的民族产业。
郝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