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震惊!中国古代舜禹时期就有“类大学”

2012-08-30 15:45:00 来源:北京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叹为观止

掌握特权的“招生办”

此外,还有一个机构与我国古代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它就是翰林院。严格意义上讲,翰林院并不属于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翰林院始建于唐代,从一开始就作为皇帝私人的文秘办公室出现于历史舞台。翰林院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帝起草诏书,担任皇帝的随身顾问,属于兼智囊团和文秘处的双重职能。翰林院之所以和我国古代大学机构存在密切关系,原因有三:

其一,翰林一般都是皇子皇孙的陪读者和“兼职导师”,这一功能在后世逐渐发展成为由皇上任命的,由翰林组成的讲师团,按期去国子监讲学、谈人生。这个皇子皇孙的“兼职导师”的头衔更为厉害,一般太子的师傅都由翰林兼任,有些翰林甚至有处罚太子的权力,更何况一般监生和太学生了。这些特权使得翰林院在对学生的控制和影响上远远大于国子监。

其二,翰林院一般掌管科举考试的出题、批卷和面试工作。这个职能有点像现代大学的招生办,只不过这个招生办官员的官衔很大,大多是从二品以上的副国级待遇。古代科举之时,及第者的老师并不是自己的授业恩师,而是批卷者和面试者。由皇帝自己主持的殿试头几名,享有“天子门生”的美誉,没有机会进入殿试的,则认批卷翰林为“恩师”。出榜后,及第者必须“组团”带着礼品登门拜访这些甚至从未见过面的“恩师”,一来“认祖归宗”理清关系,二来认识下同期及第的各位“同年”。若干年后,这些“同年”和恩师将成为他在朝廷中最有利的关系脉络。中国特殊的科举制度和官场行事风格,造就了这种特殊的师徒关系和同学关系,这种影响至今仍在。

其三,翰林院是国子监“毕业”后最理想的去处。一般科举发榜后,“录取通知”上会写着不同的待遇。例如进士及第、殿试第几等,这些都是虚的,因为离最终得到“实缺”可能还需时日。如果后面再跟上一句“入选翰林”或者“钦点翰林”的话,那么得到这张“录取通知”的人则马上就可以得到进入朝廷最高权力核心的机会。一般只有科举考试中得到殿试前三甲者才有可能直接进入翰林院。

在中国古代官场是要看出身的,这个出身分三六九等:以“捐官”(花钱买的官)最差,“荫蔽”(祖上传下来的爵位)次之,一般科举出身为中,进士出身为优,一旦进士及第后还“点了翰林”,那就堪称优中之最了。单凭一个“翰林出身”就可以马上与朝廷首辅、王公贵族平起平坐,回乡探亲四品以下官员需要列队迎接,家乡父母官和乡亲百姓会为其母修建牌坊。一旦遇到诸如册封太子、太后寿诞之类的大事,翰林出身的人是最有可能得到皇家册封其母系亲属之人,这也是封建社会“封妻荫子”和“光宗耀祖”的主要形式。(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教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一丰田3车轮被卸 车身贴"车主赖账不还"横幅

美女寒冬穿比基尼扮“金猴” 约农民工看电影

春节学雷锋:告诉你应对七大姑八大姨的正确姿势

女子辞外企工作为女儿做早餐 一年220份不重样

精彩热图

南航为急病旅客返航 出动升降车接旅客下机

六小龄童在成都大学演讲:美猴王的每个动作都有据可循

舌尖上的春运 那些你没见过的火车餐

别人家的老板!奖90后轿车 年终奖堆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