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甘肃扶贫扬帆起航助农致富,放飞农民小康梦想

2013-12-04 14:33:25 来源: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

贫困是甘肃省最基本的省情。甘肃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在全国都是典型。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的这一最大难题,结合当前扶贫开发需要破解的重点难点,上半年以来,甘肃省丰富和拓展扶贫攻坚抓手,围绕“一个核心”“两个不愁”“三个保障”“六大突破”,大力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从而打响了甘肃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

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2012年底,甘肃省仍有贫困人口692.2万,占农村人口的33.2%,贫困发生率位居全国第二。全省有58个县分属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此外还有17个“插花型”贫困县。

今年9月17日,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向全省人民发出了全力以赴攻克扶贫开发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

《意见》提出,在今后的甘肃扶贫攻坚中,将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任务,突出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整区域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坚持连片开发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相结合,坚持增加财政投入与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社会力量相结合,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内生动力,更加注重金融支撑,更加注重创新体制机制,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全力实现“六大突破”(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这一核心;做到不愁吃、不愁穿;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和能力素质提升等六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甘肃省高台县前进村党支部书记陈大毅说,农民要想富,必须得有好产业、好项目,《意见》提出,要提供金融资金支撑,大力培育富民产业,非常符合农村实际,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我们一定要在富民政策的支持下,把村里的规模养殖业做大做强,增加农民收入,早日实现小康梦。

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2600万陇原儿女,甩开臂膀准备大干一场,向贫困发起“总攻”。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的这一《意见》,明确了18项政策措施和6大保障机制,用求真务实又令人温暖的笔触,清晰勾勒出甘肃新一轮扶贫攻坚的行动路线图。

“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意见提出‘紧扣持续增收这一核心,做到不愁吃、不愁穿,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的目标,让我们深切感受到‘1236’扶贫攻坚行动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我们扶贫干部的行动指南。”甘肃省静宁县扶贫办主任吴国近说,我们将根据“1236”扶贫攻坚行动《意见》的要求,加强对政策的研究,把握政策叠加、强力支撑的重大战略机遇,结合实际找准对接点和突破口,使政策支持转化成扶贫攻坚的巨大成效。

甘肃省武山县县委宣传部干部陈鸿认为,日前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做出的一项重大决定,将最大限度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他说:“《意见》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省上坚决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决心,所列出的18项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相信随着这一攻坚行动的深入实施,中国梦的甘肃美好篇章将被成功谱写。”

甘肃省扶贫办主任周兴福表示,全省扶贫系统将按照《意见》确定的相关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同时,要认真对照《意见》,全力抓好三大片区规划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互助资金、贫困户建档立卡等重点工作。特别在“大扶贫”的格局中统筹全局、立足长远、分类指导、分工实施;在扶贫攻坚中要整合资源,统筹协调,找准突破口,找出最关键、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整体设计,整体规划,最终达到各方面共同参与,有序推进的目的。

宏伟的事业,总是在不断奋进中腾飞;壮丽的篇章,总是在不懈奋斗中续写。打响新一轮扶贫攻坚行动,是甘肃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一步。甘肃,必将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谋划“大扶贫”格局,创新西部扶贫新思路

利用国开行贷款开展贫困地区通村道路和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开展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一项重大决策。

今年年初,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围绕扶贫开发进行专题调研时就明确指出,基础设施薄弱是我省贫困地区发展最大的瓶颈,强调要举全省之力,下决心抓好路、水、电三件大事,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刘伟平省长也提出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下大功夫、大气力改变贫困面貌。

甘肃省山丹县作为国家片区外“插花型”贫困县的代表,被确定为全省利用国开行贷款开展通村道路和安全饮水建设试点县。

由于受投资和自然条件限制,甘肃省山丹县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只解决了输配水系统,水源工程不配套,部分工程水质没有达到安全饮水标准。同时,由于该县水资源分布不均,受季节性降水影响较大,河源来水不稳定,已建成的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低,影响了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利用现有河道新建水库水源工程是彻底解决沿山农村群众饮水安全的唯一途径,也是改善贫困区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更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办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推进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意见”精神,该县此次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除正常的管网建设外,重点解决水源和水质问题作。

据了解,2013年山丹县计划投资7339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项,解决农村31084人和1455名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2014年计划投资16393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4项,解决农村59852人和22336名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对于甘肃省扶贫办如何在政府主导的条件下,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实现财政扶贫资金同信贷资金匹配使用这一创新之举,甘肃省扶贫办主任周兴福介绍说,利用财政资金撬动信贷资金,从而放大扶贫资金总量,解决扶贫投入不足的难题,这是一项创新之举,也顺应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改革的趋势。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中提出:“允许按市场方式配置政府掌握的扶贫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贫困地区最大的民生问题,各方面高度关注,贫困地区群众由衷关切。利用财政资金撬动信贷资金开展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其开创性意义就在于,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使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实现了有机的统一,政府扶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同信贷资金匹配起来管理使用,就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又使整个扶贫开发工作都就逐步纳入了市场化运作的轨道。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