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盛世与阴影同行
[ 2007-09-18 16:45 ]

尴尬的升值

外来的压力,不管是来自美国还是来自IMF,或许并不是最值得关注的。但必须考虑的是,中国如何解开自身宏观经济中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等多重困局?

在识者看来,对外经济失衡下的流动性过剩与巨额贸易顺差,是当前宏观经济问题的症结所在。总需求加速、通货膨胀压力上升、资产价格上涨,其解决莫不有赖于此症结的缓解乃至消除。

为实现这一点,减少对外汇市场干预、让市场更多地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人民币汇率,无疑是治本之策。而在目前的升值压力下,市场决定供求将导致人民币升值。

央行在其2007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承认:“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各国的实践均表明,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其传导途径主要通过改善进口品国内价格和贸易条件等。”

令人疑惑的是,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不是一直在升值吗?为何不见贸易顺差下降,反而越升值出口越多?

的确,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进入渐进式小幅升值轨道。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幅累计约8%。

一个原因在于,这个幅度并不够。以美国为首的许多西方国家认为,人民币现在的升值速度,无法令人满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两个月前以95%的票数通过了修改一国“汇率操纵”的标准,按照新的规章,只要该国的政策造成了“基本汇率失调”或“经常账户长期巨额赤字或盈余”的后果,就可以认定其操纵货币,IMF会及时向该国指出并进行磋商。

如果严格按此定义,中国将无可避免地成为IMF所认定的“汇率操纵国”。据悉,9月下旬IMF官员将与中国央行就此问题进行磋商。一旦磋商失败,则在相关事务上,其他国家在与中国发生争端时将难免引此为依据,启动其国内法下的制裁措施。

更为重要的原因,或许是人民币尽管小幅升值,但其实际有效汇率或经贸易加权后的汇率反而在贬值。在此期间,美元兑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基本处于贬值过程中;由于现阶段人民币依然以美元币值为基准,美元的贬值往往使得人民币也相对于其他货币贬值。而相对于其他许多币种对美元的较大幅升值,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也很有限。

例如,2006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35%,但据国际清算银行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了5.5%。这被认为是2006年贸易顺差大增的原因所在。

2007年3月,中国贸易顺差突然大幅下降,仅为68.7亿美元,同比下降43亿美元,而此前九个月贸易顺差都超过100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其部分原因是2007年1月至2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1%所产生的滞后效应。

总之,双顺差的继续积累,表明人民币与其均衡汇率仍有距离。加之国内资产价格上涨,更激发了国际资金对人民币的需求。种种因素作用下,尽管两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不断创出新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预期却未有明显减弱。

从中国整个宏观局势出发,外来的压力,不管是来自美国还是来自IMF,或许并不是最值得关注的。但必须考虑的是,中国如何解开自身宏观经济中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等多重困局?

对政策当局来说,处境已颇为尴尬。国际经济学中早有“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定理”指出,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至多能同时实现其二。中国选择的本是后两者,但随着外来资本的不断增加,货币政策腾挪的空间已经日益逼仄。

例如,外汇占款已经成了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2006年,外汇占款存量占基础货币存量的比例已达到108%,事实上,这一比例在2001年、2003年就超出了100%,2004年、2005年甚至超过200%。

本来,面对通货膨胀预期抬头,加息可以提高资金成本,抑制总需求,是有效的调控方式。但为维护汇率基本稳定,加息空间已相当有限,货币当局不得不刻意保持与国际间的利差,避免海外资金大量流入。余永定即认为,目前利息率若明显提高,将使外资的跨境流入更为迅猛,“这无异于‘自废武功’。”

资产泡沫已经相当明显,但还远不是故事的结局。一位分析人士直陈:“当前形势如果持续下去,结果要么是通货膨胀,要么让人民币升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