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盛世与阴影同行
[ 2007-09-18 16:45 ]

治本之道:顾虑犹存

凯恩斯的名言说,“长期我们都将死去”,短期仍然需要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人民币汇率始终是症结所在

尽管处置流动性的政策工具越发多样化,但流动性泛滥局面却未见缓解。很多分析人士表示,这些工具起到的作用都只是“扬汤止沸”。

外汇储备加速积累丝毫没有停步迹象,这样增长下去,何时是尽头?面对宏观经济的沸腾,又该如何治本?

“答案很简单,就是在渐进调整的共识下,人民币更快速地升值。”花旗集团中国经济学家沈明高称,“当然,这要在提高汇率弹性、加强外汇市场机制作用前提下实现”。

他强调,升值应渐进,这也已经是人们的共识。很少有人会赞成一次性大幅升值,因为那将打乱现有的经济关系,带来不可预知的大范围风险。而且,“事实上也没人知道人民币均衡汇率到底在哪里”。

对人民币升值作用的一个常见质疑是,它并不能带来贸易顺差的减少,因为贸易顺差中,“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占了大头,其主要投入与销路都在海外,不受人民币汇率影响。

但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加工贸易的内涵近年来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一般贸易的界限趋于模糊。为节约成本,加工贸易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地从中国本土购买各类原材料和设备。

他提出,近几年,虽然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比例大致稳定在50%的水平,但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进口比例却从50%大幅下降到40%左右。自2004年以来,中国外贸顺差的大幅增加,正反映了加工贸易的深刻变化。

对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另一种顾虑,也正在于升值预期下,热钱流入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对此,余永定认为恰恰相反,缓调、微调才会导致外资在预期引导下源源流入,为投机资本低价购买中国资产和企业创造机会。

他认为,对升值影响出口产业及其就业的考虑也属多虑。升值可以推动产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而且升值对出口产业的冲击,完全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进行补偿。

余永定称,关键在于“用双顺差所换回的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并在继续造成中国的国民福利损失”——不难想见,这种“福利损失”包括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乃至当前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风险。

既然人民币应当加速升值,那么升到多少合适?宋国青曾尝试着给出了一个模拟的机制。他设想,可先将贸易顺差速度降到20%以内,再过两三年降到10%以内,三五年后基本接近零增长,这种步骤会比较合理。

“这要求汇率(每年)升值速度保持在6%-7%,但到不了10%;10%太剧烈,但5%又不够。”宋国青说。自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约8%。

不幸的是,他的设计可能会一直停留在构想阶段。从当局的选择来看,人民币汇率按照以往步骤,“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似乎已是目前既定的政策。

当然,汇率调与不调、怎么调,仍然包含着短期抉择的含义。在长期意义上,所谓“治本之道”,几乎所有人都同意:中国应通过结构调整、收入分配机制转变等促进经济平衡,同步进行改革汇率制度,最终形成有弹性的浮动汇率机制。但毕竟,远水难解近渴。凯恩斯的名言说,“长期我们都将死去”,短期仍然需要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人民币汇率始终是症结所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