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证着足迹。 10年来,全省各市县公开选拔370多次,选拔县处级干部650多人,乡科级干部1700多人。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15年,我省新提拔的厅级干部,三分之一要通过竞争性选拔。 ”
“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行伍。 ”基层一线是干部成长成才的熔炉。但长期以来,干部多派往基层锻炼或任职,基层干部“逆向流动”十分有限。
泗县黄圩镇红星村,刘明云在这里当了近10年的党总支书记。他带领村民发展大棚蔬菜,调整产业结构,一门心思把大伙往富裕路上领,村民打心眼里服他。
正当刘明云埋头苦干的时候,天上掉“馅饼”了。 2010年5月的一天,镇党委组织委员打电话告诉他,省里出台文件,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他符合相关条件。通过考试,刘明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开始了人生新的历程。
“以前在村里再怎么勤恳,提拔重用的机会也不多。”9月2日,在镇政府大院里,刘明云言辞坦率,“让村干部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才能更好地激励大家为群众服务。 ”
2008年,我省在六安等地试点破冰之举,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当年,全省有65名村干部通过考试,跻身公务员队伍,实现了身份的根本改变。如今,此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推开。
“天花板”就这样被打破。近三年,省、市两级机关已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2696名,累计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200多人,逐渐形成机关干部从基层来、优秀人才到基层去的良性机制。
对主导者而言,改革则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以往,地方机关公务员交流到上级机关的渠道不够畅通,主要依靠组织和个人推荐选调,选人用人视野有限,操作上存在着看关系、凭印象,在小范围内选人,甚至不规范现象,往往难以人尽其才。 ”省委组织部公务员处负责人表示,开展公开遴选,打破了这个瓶颈,不仅扩大了选人视野,也规范了进人渠道,真正体现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德才兼备,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但长期以来,标准空泛、方法简单、无从察德等,让干部之德难以考实评准。
“用小人,则小人齐趋;用贤才,则群贤毕至。 ”滁州市委书记江山说,如何选人用人、选任什么样的人,体现导向,关乎风气。
定远县较早对干部之德考察进行有效探索。“我们联合纪委等相关监察部门,定期到干部所在的社区,重点了解干部‘8小时以外’的生活内容、社会交往、家庭情况等。 ”采访中,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焦艳,拿出一本本干部德行考核记录。
设立征求意见箱、公开举报电话、开设“网上监督员”信息平台、聘请官德监督员……从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社交圈,全面考评干部德行成为越来越多地方的实践。
“唯有强化结果运用,考德软杠杠才能真正硬起来。 ”芜湖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庆启顺介绍,芜湖明确专人定期对干部的美德、失德情况进行梳理存档,建立干部社区表现档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教育诫勉,并将结果记入干部年度综合考察,作为干部确定等次、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改革催生优良的选拔任用机制,推动政治生态日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