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曾经一段时间,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全省一些村级组织呈软弱涣散状态。2000年,我省组织部门专门就此开展了一项调查,情况令人忧虑。经深思熟虑,2001年,省委启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困难村、难点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锻炼干部。
“我们不要项目不要钱,只要再留书记干两年。 ”今年3月,省委组织部选派办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走进门,刚一坐下,就这么大声嚷道。
这群人是涡阳县义门镇小辛村的农民。村民们口中的书记,是省地税局选派到小辛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杨传杰。这已经是杨传杰的第二个任期。几年来,他为村里修路、架桥、挖塘,还破天荒地引来两家投资过亿的企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小辛村一天天变样,杨传杰任期也要结束,即将返回省城。得知消息,村民们着急了,他们来到组织部,要求将杨传杰留下来。
走,还是留? “只要乡亲们挽留,组织上批准,我愿意留下来! ”杨传杰毫不犹豫。最终,组织上满足了小辛村群众的心愿。5月初,作为第五批2000名选派干部的一员,杨传杰再次来到村里。
10年来,我省已分5批选派1.6万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使85%的下派村整体工作进入所在县乡先进行列。我省选派工作被评为全国“十佳”党建特色工作。
“高墙大院”曾是淮北市农村传统建筑习惯。一堵墙、一把锁的村部,将广大群众挡在了门外。
2008年6月,淮北市杜集区创造性地推行开放式村部建设,并率先在高岳街道双楼村施行,村部逐步被打造成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体娱乐“五个中心”。“一堵堵有形的墙轰然倒地同时,一度横亘干群间无形的‘心墙’也逐渐消融。 ”杜集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韩生祥如是评价这项革新。
“以前村干部经常是‘办公在家里,公章别腰里’,群众找人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容易造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高岳街道任庄村村民王松说,现在村里有了调解室、为民服务室,村民来办事都有专人接待,自然少了矛盾纠纷。目前,淮北市已投入7000多万元,实现305个村开放式活动场所全覆盖、全达标。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批示把杜集区开放式村部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2010年,这项创新被评为全国基层党建十佳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