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利率冲高的警号
一方面是CPI居高不下,要收紧流动性;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民间融资成本冲至历史高点
今年以来,为稳定通胀预期,央行开始频繁采用数量型货币工具,以收紧市场流动性。
3个月内央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前后冻结金融机构近万亿元资金。其次,通过发行央票进一步回笼货币。3月23日后的短短一周,央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发行央票回笼资金高达4690亿元。
数据显示,2011年1月份新增贷款为1.04万亿元,到2月份下降到5356亿元。
银根收紧后,从正常渠道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大幅减少。目前,浙江当地的中小企业已经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许多商业银行做了贷款计划而没有贷款额度,一些企业转而从民间借款,催生高利贷再次疯狂。《财经国家周刊》的调查显示,民间借贷利率已冲至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点。
伴随着民间借贷利率的冲高,这一市场更加“繁荣”,甚至银行的信贷人员和民间融资中介机构相互串联,使“地下”与“地上”的资金链浸淫一体。资金掮客也越来越多。在一些网站,需要摆账、承兑汇票贴现、直存款、地产融资、股票质押贷款等的消息很多。
而一些企业,一边从银行借贷资金,一边通过担保公司等向中小企业发放高利贷,投机收益反而成为其重要的利润来源。这刺激了一些制造类企业逃离实业,进入资本市场,或放高利贷,或进行资本投资。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这种现象和2007年底相似,在信贷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市场需求旺盛,造成资金紧张,融资成本上升后,资金就投向能获取高收益、高风险的领域。这是金融结构上的矛盾。连平认为,如此一来,实体经济就受到挤压。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此非常担忧,随着产业投资的减少,实体经济会出现下滑。温州工商联的人士判断,下半年会有一些中小企业顶不住。
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两会期间表示,当前执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可行的,但一定要适度,适可而止,否则有可能出现滞胀。
最近的一个怪象是:一方面是通胀传导至产业链下游导致CPI居高不下,政府被动收紧流动性;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又没有更多的额度提供贷款,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民间高利贷泛滥。
如何化解这道难题,是两难抉择。一方面市场资金依然充裕,贸易顺差以及海外融资使得外汇占款居高不下,加之前期货币超发,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仍然趋于宽松,央行仍有持续回笼资金的必要。
另一方面,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逐渐减少,要求央行适度放宽信贷规模的呼声增加。
在3月底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一季度例会上,央行提出了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总量。这种提法在以往是没有过的。
事实上,由于国内货币的管制,个人投资渠道有限,使得市场上庞大的基础货币无法有效配置,只能投资于房地产、股票市场等,进而推高了国内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风险。
对于央行来说,如何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有效管理流动性,同时又不过度伤及实体经济的增长,这是一道新难题。
高利贷泛滥,与国内的金融制度尚有缺陷有关。浙江大学金雪军教授认为,首先是民间资金无法参与金融服务领域,资金到处打转;二是银行有信贷规模管控;三是利率的限制。
而解决之道无外乎,扩大资本的投融资渠道,发展多元化的融资市场和融资产品。(文/翁海华)
来源:新华财经 编辑:段若兰